| 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经济 · 生活 > 乡村 > 正文 |
二十四节气·寻味广西 | 小满 |
2025年07月22日 17:59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杨灵烨 |
|
新闻眼春风化雨,夏露凝珠,秋叶纷飞,冬雪皑皑。自古以来,二十四节气以独有的韵律,编织着华夏大地的农耕史诗,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智慧。广西云-广西日报特辟“寻味广西·二十四节气”专栏,从气象维度探秘广西,从新闻视角解读广西,围绕二十四节气进行全媒体报道,深入挖掘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内涵,探寻农耕文明的深邃与自然的奥秘,传承广西独特的传统文化。
报纸版面截图 桂味盈夏,节气食俗里的天地人和 桂北酸辣:啤酒鱼、螺蛳粉祛湿。 桂东南鲜香:纸包鸡、柠檬鸭开胃。 桂西野趣:环江香猪显本味。 沿海鲜甜:沙蟹汁豆角、大蚝宴绝。 少数民族风味:酸汤鱼、油茶各有特色。 每一口都是对大自然的热爱~
“猪中贵族”环江香猪。王兀 绘图 小满:小得盈满 “小满”的本义可解释为万物不断壮大, 开始盈满,但并未完全成熟。 小满、芒种则兼具了时令与人事, 这当是小满和芒种不同于其他节气名称的原因所在。
苦菜。王兀 绘图 从小满开始南北各地进入三夏大忙时节, 施肥、耪地、除草、收麦、插秧 等农事活动逐一展开, 真可谓“到了小满节, 昼夜难停歇”。 此时,南方地区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充足, 要提防洪涝灾害的发生。 民间还有祭蚕神、祭水车神等的习俗。 江河渐满 万物初盈
受强降雨影响,5月8日,富川瑶族自治县富江河水位上涨。富川瑶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供图 “小满”代表着麦已小熟、籽粒逐渐饱满, 是“小得盈满”的意思; 在南方,暖湿气流增强,强降雨增多, “小满”则被赋予“雨水丰盈、江河渐满”的寓意。
近日,合浦县曲樟乡早禾村的杨梅迎来大丰收,呈现一派“四月芳菲盛,杨梅红满枝”的盛况,到处硕果飘香,吸引大批游客前往,体验采摘的乐趣,共享“梅”好时光。林启波 摄 此时进入一年中雨水最丰沛的月份。 华南由此进入前汛期降雨的巅峰期,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龙舟水”。
横州市网红水晶粽。 绘图:王 兀 在广西很多地方, 小满时节还有制作艾叶粑粑的习俗, 软糯与甜美在舌尖碰撞,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馈赠…… 古法酿就海之味 视频拍摄:蒋萍 剪辑:实习生 谭松沛 钦南区犀牛脚镇螃蟹档村, 滩涂上成群的沙蟹, 是大自然赐予的珍贵礼物。
滩涂上的沙蟹成群地爬行。蒋萍 摄 清洗,再去除内脏, 加入白酒和海盐, 再倒入石臼中反复杵捣。 30天后,经过发酵, 成为海之味浓缩的精华。
制作好的沙蟹汁。蒋萍 摄 对外地人来说或许是“暗黑料理”, 但对海边人而言, 是“下饭神器”, 大海的味道, 更是家的记忆。 古韵新香绕粽乡
古韵新香绕粽乡。 从阿婆的竹篮到年轻人的外卖袋, 从土灶台到直播间, 横州大粽揣着祖传秘方钻进冷链车, 乘着电商翅膀飞向海外,飘香千里。
古韵新香绕粽乡。 广西的群山万壑间, 无数粽叶包裹的文明密码正在同步苏醒。 八桂大地的每个褶皱 都珍藏着一部用粽绳编织的文明简史。
古韵新香绕粽乡。 一碗酸香慰炎暑 拍摄:邕宁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徐肖玲 吴文德 黄晓君 张艳艳 滕忠 剪辑:实习生 谭松沛 小满时节,暑气渐盛。 一碗酸香爽滑的生榨米粉, 唤醒了人们的味蕾。
堆满了配菜的生榨米粉让人垂涎欲滴。 梁慧平 摄 煮好的生榨米粉带着淡淡的发酵酸味, “嗦”上一大口, 鲜爽开胃, 让人感受独特的舌尖上的体验。
制作生榨米粉。梁慧平 摄 冬瓜上的时光情书
非遗传承人李喜燕在手工制作茶泡。 推开那扇斑驳的木门, 老城区的晨雾裹着糖霜的甜香扑面而来。 那些被糖霜包裹的冬瓜, 在代代相传的刻刀下, 将世俗的烟火气雕琢成永恒的艺术。
茶泡美不胜收。 糖霜在青瓷碗里层层化开, 仿佛时光倒流。 这盏穿越千年的甜饮里, 雕刻着玉林人对生活的郑重, 对美好的执着。 烟熏脂润叠夏声
环江香猪。 小满节气一到, 毛南族人的火塘便开始升腾出特殊的香气 ——那是环江香猪在果木炭火的炙烤下, 油脂滴入草木灰的瞬间, 腾起一缕缕青烟, 这是毛南族人与大自然订下的古老契约: 以山野之味,敬天地之灵。
环江香猪。 与香猪一同跳动的, 还有火塘边那份古老的仪式。 当烤好的香猪被切成块状分发给族人, 那独特的烟熏味便化作味蕾上的记忆, 代代相传。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广西日报栏目创作团队: 总策划丨刘昆 策划·统筹丨李耿 李春生 执行丨周映 叶焱焱 王克础 视觉丨刘恒 王兀 蓝敏 客户端制作丨叶焱焱 鸣谢丨自治区气象局、钦州市融媒体中心、邕宁区融媒体中心、环江融媒体中心 广西日报农业部、创意工作室出品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协办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