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健康频道 > 资讯 > 正文

骨折了怎么办?

2025年07月29日 07:28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覃炯 编辑:陶昌顺

在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因为骨头脆弱,摔个跤就很容易造成骨折。受伤之后如果有疼痛感、肿胀等情况,那么就需要考虑是骨折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受伤暴力,导致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了破坏。

如果怀疑是骨折,需要做什么检查呢?如果之前骨折过,而且出现部位疼痛、活动受限等问题,有可能是二次骨折。想要确诊,那么就要去医院做详细的影像检查等,医生可以用手检查患者是否有骨折移位等情况。

那又该如何选择检查仪器呢?

拍摄X光片能够判断骨骼好坏,看是否有骨折情况。而CT要比X光片更能清楚地看到骨头的移位情况,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骨折情况,做出治疗方案。如果医生怀疑有软骨组织损伤,就会建议拍摄核磁共振。那么在发生骨折后该怎么办呢?不同的骨折类型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开放性骨折应如何治疗?开放性骨折是指骨膜处的皮肤,或者筋膜,或者骨膜出现破裂,从而造成骨折端与外界相通,产生骨折的现象。针对开放性骨折的患者,首先,其家属或朋友必须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清创,及时将骨折破裂处所存在的污染物,或者引起骨折的患病组织进行清理。其次,将患者骨折处打开,依据患者骨折断裂情况,挑选不同的植入材料对骨骼进行固定。最后,应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伤口缝合。

闭合性骨折应如何治疗?闭合性骨折的现象是指骨折处的皮肤,或者筋膜,或者骨膜较为完整,骨折端没有与外界相接通的现象。患者如果有闭合性骨折的话,将会有不同程度上的损伤情况,出现软组织损伤移位,产生水泡。

闭合性骨折的患者,如果其骨折对位对线相对良好,没有与其周围较大的血管合并,或者没有造成神经损伤、未影响关节功能的,都可以选择非手术治疗。比如运用复位手法、石膏或者支具进行固定,大约6周即可愈合,进而进行拆除以及后期康复训练。

闭合性骨折的患者,若是手法复位过程中相对较难,患者骨折处与周围大的血管相合并,造成神经受损伤,以及对关节功能造成影响,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切开复位,运用钢板螺钉、克氏针、外固定支架等方式进行固定治疗。

对于很多骨折病人来说,医院治疗和手术的时间短暂,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休养。因此,骨折病人在休养期间不要进行过量的锻炼,也不要吃发物等,休养不注意可能会影响到骨折的愈合。骨折手术后,要定期进行复查,大多数骨折病人能够顺利地康复,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因为治疗不当、乱吃药、个人体质等因素,造成骨头生长不佳。因此,术后3个月左右就要进行一次复查,根据骨头的恢复情况,再决定是否增加功能性的锻炼。

关于什么时候去医院复查,可以给大家提几点建议。如果发现病症严重了,疼痛感加重,肿得更加厉害,身体其他部位有疼痛感;开始发烧,全身酸痛乏力,这些症状可能是感染了;如果不小心把石膏打湿了,也要回医院看看。

在骨折痊愈之后,要格外注意受伤部位,受伤的地方要减少运动,如果一定要运动,应该戴上护膝;家里的地板要保持干净,不要有杂物或者混乱的线路,可以穿一双防滑的拖鞋;要注意补钙,保持骨头的强壮,减少发生骨折的概率;还要适当的散步和运动,多晒晒阳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护骨折后少受伤害的措施,希望大家能够多加注意。

总而言之,骨折并不是我们恐惧的疾病,但会影响日常生活,也可能会有一些后遗症,所以骨折的休养是特别重要的,要高度重视。(作者单位:河池市人民医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