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广西频道 > 南宁频道 > 区县之窗 > 正文 |
广西日报南宁头条|南宁市江南区创新干部全程纪实机制推动城中村改造 |
2025年07月07日 10:10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甘艳霞 |
|
今日广西日报南宁观察版聚焦江南区创新干部全程纪实机制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 “开完会就要立刻前往现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6月27日上午,南宁市江南区江南街道城中村改造项目工作例会刚结束,该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大乐便马不停蹄地奔赴项目现场,依据大家商讨的方案,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王大乐牵头负责的片区总面积约1000亩,截至目前,该片区集体户签约率已达96%,是江南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征拆进展较快的片区之一。因其在一线表现突出,原本担任城区团委书记的他获得了重用。 “项目现场就是实干的考场。”江南区委书记谢文华介绍,今年以来,该区创新推出干部全程纪实机制,着力推动干部在打造宜居宜业品质城市进程中走在前、作表率,通过查看干部政治表现、询问工作实绩、组织群众评价等“一看四问五评”考核体系,城中村改造得以顺利推进。 截至7月3日,江南区累计已完成土地征收1359.75亩,房屋签约224.87万平方米,房屋已拆除51.11万平方米。去年以来,共有30名干部因在城中村改造一线等中心工作中表现突出,获得提拔、晋升或进一步任用。
党员干部到白沙半岛文骅路石桥路交叉口调研城中村改造项目进展情况。 亮出身份 作出承诺 全程纪实的“一看”,首要关注的是干部的政治表现。 走进白沙片区城中村改造指挥部,迎面墙上最显眼的位置,展示着项目临时党支部全体委员集体亮身份、践承诺的内容。该片区由江南区委常委、政府副区长陈晨苗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重点协调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临时党支部的100多名党员在项目一线争当先锋、做好表率。 “城中村改造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标准较高,且涉及利益面广,党员干部首要把好的就是政治关。”陈晨苗表示,“公开亮承诺,是为了让群众更好地监督工作。” 江南区强化党对改造工作的领导,第一时间成立城中村改造工作临时党总支部,下设白沙半岛片区及平阳村片区那洪、江南、沙井4个临时党支部。由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带头,部门精干力量下沉,按照“1名处级领导+2名以上科级领导+街道、村(社区)干部+专业动迁队伍”的配备方式,组建了近千人的项目征拆队。通过“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进度”,将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到人,保障项目强力推进。 “截至目前,江南区共选派36名处级领导、111名科级(相当科级)干部、68名40岁以下年轻干部参与城中村改造。”江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文介绍,该区根据政绩观偏差主要问题清单等,组织部门和项目临时党支部定期对干部政治表现进行全程跟进研判,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结合巡察、廉政家访、信访举报、审计审查情况,了解掌握下沉一线的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八小时内外”的现实表现,督促干部筑牢政治忠诚,增强政治定力。
江南区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下沉城中村改造项目一线锻炼,提升服务重大项目建设能力。 问出差距 答出业绩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 梁耀明,江南区征拆中心二级主任科员,今年已58岁的他,从事征拆工作数十年,是同事们钦佩的“政策通”。他经常叮嘱参与征拆的年轻同志:“征地拆迁涉及土地、养老、教育、就业等诸多问题,要全面了解相关政策,才能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的问题。” 为全面了解干部在城中村改造一线学用政策和干事担当的表现,江南区改变“一刀切”的考察方式,以全程纪实的“四问”形式了解干部在“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实效”“清正廉洁”四个方面的情况,精准考察干部履职实绩。 “这段时间完成了哪些工作?有没有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江南区组建了由纪委监委、组织部门、督察考评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一线观察员”,深入项目一线,实地查看、会议倾听、随机走访、个别交谈,避免出现干部原单位和属地项目管理的空档和盲区。并在OA系统为干部建立“一人一档”,每季度填写工作成效,将现实表现、平时考核、城区联评情况收集入档,动态更新、全程纪实、定期评估,作为干部培养使用的重要参考。 “‘四问’不仅是组织考核干部的要求,也是我们对自身工作的鞭策,我会时常自问是否打开了工作局面,是否高质量完成了工作任务。”邹丽,是江南区委宣传部下沉一线征拆的干部,在担任征拆小组长期间,她发挥宣传特长,录制政策宣讲音频,制作上墙作战图,与街道同志、动迁人员积极开展入户宣传。因实绩显著,今年4月获得职级晋升。 “四问”问出差距、答出业绩。不仅推动了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还发现、提拔和重用了一批干部,让干部们争赴一线、勇担责任、干事创业的干劲更足。 评出满意 干出动力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去年以来,江南区将156栋D级危房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D级危房签约3691户,完成率97.03%,一批危房已腾空拆除。100多户居民群众作为白沙半岛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首批安置户,进行了现场选房。 在白沙半岛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房一期工程项目选房现场,工作人员在协助安置户登记选房信息。(本文图片均由江南区委宣传部提供) 冯培根是江南区福建园街道一名“90后”干部,负责白沙村集体土地征拆工作。他印象最深的,是白沙村的第一户拆迁群众。“户主非常支持我们,还主动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真的令人感动。” “虽然很辛苦,但回头看,只要群众满意了,一切都值得。”青秋艳,原江南区福建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因负责D级危房征拆工作表现突出,被提拔为正科级领导职务。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她认为公平公正、真诚为群众着想最为重要。“在石柱岭一路8号开展工作时,我们积极为征拆户争取政策,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与肯定,还收到了他们送来的锦旗表示感谢。” 为充分了解在城中村改造一线群众对干部工作成效的真实评价,江南区着力推进“五评”考核。除了干部互评、领导点评、联席审评、区委综评,最重要的参考标准就是群众评价。江南区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的作用,综合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代表建议及委员提案办理情况、日常群众反馈以及“12345”热线工单、群众举报线索、办不成事窗口反馈问题等数据,将干部履职情况按照“好”“较好”“一般”“差”“不了解”5个等次进行评价,并于每半年次月20日前将结果提交干部实绩考核联席会。 同时,江南区还针对一些干部在城中村改造一线不敢干、怕改革等顾虑,江南区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制定容错纠错机制。 “通过建立负面清单,划清红线底线,让干部轻装上阵,勇于改革探索,积极作为。”江南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谢宏栋说,因破解难题或工作需要,工作中出现程序不够规范、手续不够完善等失误错误或引发矛盾,能够主动认错改错、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整改等一系列七种情况,予以容错免责。 江南区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林燕说:“面对难点堵点问题,既要依法依规解决,也需要我们干部进行创造性的改革探索,有了全程纪实机制的保障,定期对工作动态进行研判,能让干部们放开手脚开展工作。” 以实干促实效 用担当赢民心 谢文华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城中村改造等项目涉及万千群众切身利益,衡量干部在项目一线干事成效,不仅要看工作完成进度,更要看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南宁市江南区持续深化干部全程纪实机制,把现场当考场,以实干促实绩,让群众来评价,力促党员干部在项目一线建功立业。 实干担当才能赢得群众认可。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我们将政治素质作为干部全程纪实考察的首要标准,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在城中村改造中,我们以党建为引领,党员干部积极争取政策,把D级危房纳入改造范围,短短几个月签约数达到90%以上,获得群众大力支持。这充分说明,党员干部只有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位置,不搞短期行为和表面文章,不追求快拆速建给后续留下烂摊子,才能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考核显绩同时还要关注潜绩。干部敢于担当作为,不是盲目干、乱作为。我们在全程纪实中开展“问担当、问改革、问实绩、问清廉”的“四问”考核,引导党员干部在城中村改造项目一线把规律性方法“想透”,把政策性措施“说清”,把长效性事情“干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过去签约审核流程繁琐等问题,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方式,引入阳光征拆系统、司法全程护航等机制,畅通意见反馈渠道,让群众可以随时“监考”。针对历史遗留问题,有的干部变群众“上门找”为政策“找上门”,及时疏通堵点,群众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有的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拓展延伸,形成有操作性、值得推广的长效机制。我们通过派驻现场“一线观察员”全程纪实,把这些利长远、有实效的潜绩显出来、亮起来,一年来有30多名干部因在项目一线表现突出,获得提拔重用。 要让群众评价真正发挥作用。干部敢于担当作为,既要有干事舞台,更要有评价激励机制。工作干得实不实、效果好不好,群众心里最清楚,评判成效要看群众态度、请群众打分。江南区全程纪实机制除了设置干部互评、领导点评、联席审评、区委综评等评价环节,还创新引入群众评价机制,通过座谈调研、实地走访、民意测评等方式,及时了解干部表现,树立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强化群众评价结果运用,对那些做表面文章、搞数字政绩的干部,严肃问责并持续督导,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作者系中共南宁市江南区委书记)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