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区域 > 南宁 > 正文

青秀区“数智菜园”打开香港市场

2025年07月07日 10:11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黄茜 陈萧伊 易琬婷 编辑:潘登

广西日报7月6日要闻版刊发南宁市青秀区“数智菜园”打开香港市场报道。

7月2日,当年轻的技术宣传员李冰冰向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们演示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如何掌控全局时,680公里外的香港超市货架正为即将上架的“桂豊登”“邕捌方”农产品规划腾出黄金位置。

半个月前,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晟发现代设施蔬菜基地通过海关部门审核,获得“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及“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场”备案资质认证。这两个认证有着另外一个让人熟知的名称——供港资质。

据了解,“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及“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场”备案资质认证是中国海关总署授予企业的重要资质。供港农产品也因此成为“高标准、严要求”的品质名片。

申请供港资质有多难?

“农产品不仅要通过种植环境、疫病防控、质量追溯等数十项国家级标准检验,还要求种植规程、农残检测、安全管理、采收记录、质量记录、土壤水源检测等方面达到海关部门的条件”。晟发现代设施蔬菜基地副总经理王珺说。

支撑这份新鲜的背后,是农田“智慧革命”。

晟发现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不同于传统菜园的劳作图景,记者眼前的晟发现代设施蔬菜基地连片1000多亩,总投资1.85亿元,已建成投入使用46多栋连栋薄膜生产大棚以及相关生产配套设施。至今已选育试种了黄瓜、辣椒、西红柿、苦瓜等近40个品种的作物。

走进番茄大棚,一排排精密传感器组成“天空之眼”,自动灌溉系统织成“地脉血管”,中央决策平台正高速演算着上万株菜苗的“生命密码”。这里广泛应用的智能温控、自动补光等智能农业技术,以及应用智能物联网系统,使蔬菜大棚转变为“绿色工厂”,推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王珺介绍,从基地采摘的新鲜农产品,最快当天傍晚发车,次日清晨便可摆上香港超市的货架销售。“南国绿城”与“东方之珠”之间建立了智慧物流的高效闭环,粤港澳大湾区的市民将常年享用到鲜活的“南宁味道”。

从传统经验跃升为数据驱动,晟发现代设施蔬菜基地正以科技改写北纬22°的农业模式。

AI嵌入,打造智慧农业。基地与中国电信合作,依托国内顶级农业高校农研院所,吸收专业技术人员的种植经验,研发青秀智农智慧农业管理平台,通过作物种植模型数据,根据农户种植作物的不同,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从而解决依赖经验种植带来的风险,帮助农户提产增收。目前,基地已升级改造安装了 56 套土壤传感改造服务、4 套虫情测报服务、66 套 AI 监控服务、5 套卷帘控制改造、6 套水肥一体化系统改造,同时配备一套智慧种植大模型平台和一套农业智能体。

AI赋能,降本增效提质。通过精准的环境调控和水肥管理,用水量可降低10%;通过智慧化升级改造的大棚控制系统和水肥控制系统,可大幅提高大棚日常管护效率,用工效率可提高10%左右。同时,通过AI辅助功能,可提高病虫害识别率和施肥精准度,有望实现“药肥双减”,充分体现出现代智慧农业的经济性和便捷化。通过电脑、手机等工具,技术员可远程实时监控基地各个大棚内空气和土壤温、湿度等9项关键数值和虫情预警识别,巡园效率可提高33%以上;通过精准的环境调控和水肥管理,辅助实现蔬菜亩均产量提高5%以上。

AI推广,推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通过宣传推广,让更多农户共享青秀智农智慧农业管理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实时获取技术支持,解决传统种植中“技术断层”问题,让小农户也能掌握“专家级”技术,无需专业技术背景即可管理多棚作物,降低技术操作门槛,实现“小白变能手”的能力提升。

晟发现代设施蔬菜基地是探路者,更是样板间。当新鲜的南宁蔬菜源源不断通过深圳口岸奔向香港市场并获得采购商交口称赞时,青秀区的“人工智能+设施农业”蓝图正徐徐铺展。

“香港作为国际消费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广西南宁晟发设施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斌表示,供港备案成功是农产品“走出去”战略的关键一步,公司将以此为契机,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渠道商的合作,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安全、新鲜的优质农产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