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区域 > 南宁 > 正文

广西日报南宁头条 | 以实干赢认可 用真情聚人心

2025年07月14日 11:47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苏政宇 韦姝蒨 编辑:潘登

7月14日,广西日报《南宁观察》头条聚焦南宁市以“建组织、建阵地,建服务体系”为抓手,推动党建促发展,党建惠民生见行见效。

良庆区良庆镇蟠龙社区组织各民族居民、志愿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包饺子,共享幸福生活。

近日,在南宁市青秀区新竹街道新竹社区“智启未来·AI零距离”人工智能互动公益课程上,学生们在社区党员、志愿者指导下学习使用AI网站功能生成图片。

6月29日晚,南宁夜空闪现一座“光之方舟”。璀璨的光束如银河倾泻,在玻璃幕墙上流淌出液态的霓虹,宛如一座会呼吸的水晶宫。这便是近期频频出圈的新晋网红——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南A中心)。

从消息发布,到项目开工,再到企业签约……南A中心的建设发展日新月异。而这背后,离不开党组织和党员的有力支撑。

南宁市2万多个基层党组织、32万多名党员是宝贵的组织资源和显著的组织优势,更是党的力量的活力之源。

以实干赢认可,用真情聚人心,该市以“建组织、建阵地,建服务体系”为抓手,推动党建促发展,党建惠民生见行见效。

“建”到产业:战斗堡垒赋能重大项目攻坚提速

“我们于6月10日举行了‘奋战二十天,决胜6·30’党员突击队授旗仪式,激励项目一线党员干部奋勇争先、紧抓快干,全力保障南A中心配套项目建设按既定时间节点加速推进。”南宁五象新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杨说。

15天,是广西“新春第一会”召开后,南宁市决定成立人工智能专班的间隔时间。

10天,是人工智能专班人员集中办公距市委决定下达的时长。

7天,是完成人工智能行业领军企业小巨人、独角兽、瞪羚企业等30家项目纳入储备库所用的时间。

今年新春伊始,人工智能产业成为各地竞相布局的战略高地,南宁市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迅速从相关单位抽调精兵强将进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工作专班开展工作,并在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开山拓路、披荆斩棘。

“组织发令、党员带头,是我们致胜的法宝。专班仅用时一周,就初步完成产业布局,制定相关措施,搭建全产业链载体信息库。”人工智能专班招商运营组有关同志介绍,“入库项目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先进、市场份额大、行业影响力强,拥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和顶尖的研发团队……”这些项目宛如一颗颗充满生机的种子,将在南宁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成长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参天大树。

今年以来,南宁市深入实施“党旗飘扬、先锋聚力”行动,以一线建支部、一线搭平台、一线派党员为着力点,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服务窗口,组建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承诺践诺活动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服务项目、服务群众、服务产业中奋勇争先、担当作为。

“我们大力推行建功一线、争创一流先锋行动,推动市直机关党组织成立180多支党员先锋服务队,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基层治理、急难险重任务等方面确定242个攻坚任务,机关党员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绕道回避到亮剑迎战、单兵作战到兵团攻坚的转变,服务意识大幅增强。”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建”在基层: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身边事

“这里的饭菜经济实惠,营养健康,环境卫生和服务态度都让我十分满意。”提及良庆区良庆镇蟠龙社区长者饭堂,63岁的林婆婆赞不绝口。

在蟠龙社区,飘香的长者饭堂洋溢着幸福的味道,欢声笑语的儿童之家成为孩子们的欢乐城堡。社区还开设了书法、歌唱、舞蹈等趣味课堂,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党建的温度,最终体现在民生答卷上。今年以来,南宁市创新采用“1+3+X”模式,每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1个党群服务前厅,配套建设学习教育室、文体活动室、卫生保健室3个功能室,并结合实际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婴幼儿托位、短期托养护理养老床位、心理咨询站、科普实践室等若干功能室。

目前,全市累计建成362个“民族之家”和2.4万多平方米的“一老一小”服务阵地,持续提升服务群众的工作质效,将党建势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果。

为提升党建惠民效能,南宁市常态化开展访民情、问民意、解民忧行动,整合组织、发改、农业农村、财政、交通、住建、卫健、水利、文旅等部门,集中下沉基层一线,精准对接民生诉求,形成问题、项目、改革“三张清单”,办好1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让一份份民生承诺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幸福硕果。

“我们以零距离工作法为抓手,推动党员干部及时受理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今社区有三个显著变化,党员更加可见、党员更加忙碌、大家有困难更愿意找党员帮忙!”西乡塘区北湖街道明秀南社区党委书记杨芳洁深有感触地说。

用辛苦换满意,以真心赢民心。展现出首府党员干部愿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精神风貌。今年以来,南宁市持续深化“双报到”机制,推广群众点单、党组织派单、党员接单模式,组织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定期深入社区,累计走访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5.6万多人次,开展送服务活动1.2万多次,解决问题2.7万多个,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身边事,切实将党的温暖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

“建”好体系:下沉服务激发乡村干部队伍活力

去年10月,青秀区长塘镇天堂村“两委”班子成员李兴善从村级后备力量进入村“两委”班子,并在揭榜挂帅项目中推动农科院蔬菜华南研究中心项目顺利落地。

他的转变得益于帮带导师——天堂村党总支书记李元玲。“元玲书记就像师傅带徒弟一样,手把手传授方法、面对面分享经验。”李兴善说。

近年来,南宁市直面乡村振兴人才短板,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村级后备力量。目前,全市储备后备力量达1.51万人,其中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超3200人。

南宁市坚持“因村择人、人岗相适”原则,推动县、乡、村三级联动精准识才。200多名县级党政班子成员带队分片包联乡镇,带动乡镇(街道)班子成员牵头组建工作组,深入包联村,与党员干部群众深入交流,全面掌握村情民意。

逐村逐人分析研判,形成村干部进退留转的清晰规划和人才需求图谱。市县两级同步建立农村党建基础信息库,对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及后备力量的年龄、学历、政治面貌等关键信息进行动态管理、精准“画像”。

该市探索制定村干部任职20条负面清单,严格执行凡进必审和分级联审制度。乡镇党委负责后备力量初步人选资格审查,县级党委统筹15个部门对建议人选开展联合审查。

将村级后备力量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是建强服务体系的生动实践。南宁市每年制定农村党员大培训方案,精心构建“理论武装+专业训练+帮带指导+实战历练”培育体系。去年以来,已开展相关专题培训班近600期,培训超3万人次,持续为村级后备力量充电赋能。全市安排一批经验丰富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站所负责人、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等担任导师,与后备力量结对帮扶。

近年来,南宁市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准备工作,在完成村(农村社区)班子运行情况中期评估的基础上,新轮换543名驻村第一书记、955名工作队员到村工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定期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报酬,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市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仅提高了薪酬待遇,还实行差异化绩效报酬,实现多劳多得,现在我们一心只想把工作做好。”武鸣区太平镇庆乐村党总支书记黄谦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