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广西频道 > 南宁频道 > 特别推荐 > 正文

南宁新青年·新消费·新势力 | Z世代经济观察⑤:一座AI科学馆如何激活一座商场?

2025年07月30日 17:35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实习生 陈栢宇 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马阳斌 编辑:潘登

南宁新青年·新消费·新势力触摸青春脉动,解码消费新潮。青年消费群体已成为新型消费的主力军,为新奇体验花钱、给兴趣爱好埋单。他们不仅追求个性化,也重视“质价比”;偏爱智能科技,注重身心成长,他们选择更健康、绿色的消费方式……这些消费新特点、新需求,不仅折射出青年一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即日起,广西日报社南宁市记者站联合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推出全新专栏“南宁新青年·新消费·新势力”,在南宁打造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征程中,一起观察青年消费新趋势,探寻活力四射的消费新场景。暑期不仅是城市消费活力迸发的时节,也是观察经济社会的“晴雨表”。今年的暑期有哪些青年消费新风向?栏目第五期“Z时代前沿观察”,我们继续带您到南宁商圈探一探。

视频摄制:陈栢宇

“哇,刚才系统提示避开行人时,方向盘的反馈好真实!”VR驾驶舱里,大学生黄海玲正紧握着方向盘,模拟在邕江大桥上的自动驾驶体验,她转头向同伴展示虚拟路况,声音里满是兴奋。

隔壁的芯片工坊内,一群初中生围在AR设备前,看着光束在虚拟晶圆上“刻”出电路图案,有学生举着手机录制过程,要发在社交账号上——这是威盛未来科学馆里奇妙的新场景。

威盛未来科学馆。

这座位于南宁百货MMGO商场、占地3500平方米的科技新地标,正以五大沉浸式展区为全市职工按下数字素养“加速键”——从芯片制造到自动驾驶,从算力历史到AI实践,前沿科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术语,而是可触摸、可操控的“未来实验室”。

展厅共分为五个展区,突破了传统展馆模式,通过AI知识科普、实践操作、科创互动等模块,让学生和职工亲手操作、深入体验,真正实现从“围观科技”到“动手创造”的转变。

威盛未来科学馆展陈。

“科技突围”

作为朝阳商圈边缘的老牌百货,南宁百货文化宫分公司曾一度陷入零售业态疲软的困境。南宁百货文化宫分公司总经理刘娓娓坦言:“我们的零售板块比较弱,必须寻找非标的差异化转型路径”。这一转型需求与南宁市“加快传统商贸业数字化改造升级”的政策导向不谋而合。

2025年初的三个月,一场“南宁速度”的改造悄然发生:1月引入威盛AI科学研学基地,3月场馆落成,4月正式开放。没有大刀阔斧的拆迁,而是将原有商业空间重构为“科技+体验”的场域。

据介绍,科技馆4月中旬开放后,短短数月,预约量迅速排至年底。暑期期间,每周接待2-3个研学团,单团规模从三十多个家庭到百人不等。这种融合科技与零售的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商场的客流量,还带动了周边商铺的销售业绩。刘娓娓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科技元素,打造更多互动体验项目,以吸引更多家庭消费者。

“一馆多用”

这座科技馆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多重身份”:既是面向职工的科普教育基地,又是青少年科创研学平台,还能变身亲子活动空间。在威盛未来科学馆,“一馆多用”不是口号,而是Z世代用实际行动投票的结果。

对“学生党”来说,这里是“可触摸的课本”。芯片制造展区的AR设备前,大学生林龙喆正用手势“操控”光刻流程,“课本里说的‘曝光-显影-蚀刻’,原来就是这样一道道光在‘画电路’!”

对家长而言,这里是“遛娃+充电”的双重选择。在职工科普区,不少家长在等待孩子时,会顺便参加“AI在生活中的应用”讲座,“既能让娃学知识,自己也能跟上时代,这种安排太懂我们了。”一位职场妈妈的话,道出了家庭消费者的核心诉求。

对Z世代社交而言,这里是“打卡硬通货”。19岁的大学生社团成员们,专门组队来体验VR驾驶,他们说:“在这里,没有驾照也可以体验到驾驶的快感!”

威盛未来科学馆馆长透露,馆内五大主题展区的设计暗藏巧思:“比如芯片制造展区用AR技术展示光刻工艺,既能让外行看懂门道,也能让业内人士看到技术创新点”。这种“科普不浅薄,专业不晦涩”的平衡,正是科技馆吸引不同群体的关键。

“化学反应”

传统商场的橱窗展示早已失效,而科技馆里的“五感体验”让消费行为自然发生:在VR驾驶舱里“开”完车,不少家长会顺路去隔壁家电区看智能汽车配件;体验过AI互动投影墙的孩子,会拉着父母去买同款原理的儿童智能玩具。这种“科技体验-兴趣激发-消费转化”的链条,让商业不再是生硬的推销。

科技馆带来的不仅是人流,更是商业模式的革新,与南宁政府实施“数智赋能行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相符合。这种“科普+产业+教育”的融合模式具有示范意义,既响应了全民数字素养提升政策,又激活了商圈流量,还促进了产教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在民生领域的生动实践。

广西财经学院新闻学系主任、经济学博士李杰锋分析,传统零售业的困境源于商品同质化导致的边际效用递减,单纯价格竞争已无法破局。对此他建议,通过“研学+场景体验”创造差异化价值,比如将商场闲置区域改造为科技互动空间(如食品实验室、面料工坊),联合教育机构开发主题课程,并借助政策支持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平衡教育性与商业性,以“科技+教育”为核心构建竞争壁垒,实现流量到消费的高效转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