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地评线】桂声网评:乐见民俗游成为文旅新风尚

从春节期间潮汕英歌舞接连刷屏,到近日广西“三月三”、云南泼水节火爆全网……连日来,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民族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开来,民俗游正日益成为新文旅新风尚。

民俗游成为新风尚,这是一个好现象。当各地民俗活动成为文旅节庆中的亮丽风景线,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敞开了一扇了解少数民族独特风情的亮丽窗口,让游客在感受民族节庆之欢、欣赏非遗之彩之余,也为文旅消费市场“添柴加火”,为当地文旅融合注入了新活力。

走俏的民俗游背后,彰显坚定的文化自信。民俗活动是文化的外在载体,传统文化是民俗的内在灵魂。民间文艺研究者冯骥才认为,“民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赋予我们情感和血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承载了民族情感和记忆的民俗文化,犹如中华大地上的朵朵奇葩,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耀眼夺目。在“人从众”的民俗游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油然而生的文化自信,是越来越多人对民俗文化发自内心地认同,是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在不断升华。

走俏的民俗游背后,是消费的“热辣滚烫”。民俗里藏着人间烟火气。从风土美食到风情旅宿,从文化演艺到节事活动,再到文创购物,在更为沉浸式的体验与深度的文化消费里,无处不展现着生活的烟火气。数据显示,“泼水节”第一天,西双版纳州景洪市预计接待游客为43.47万人次,同比增长23.77%,旅游综合总收入预测超过5.3亿元,同比增长超45%;“三月三”假期,广西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实现“双增长”……一张张飘红的“成绩单”见证民俗游的魅力与实力,也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走俏的民俗游背后,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智慧。民俗游也像一个“风向标”,蕴含着消费大趋势,彰显相关部门做好文旅融合文章的情怀与担当。如,今年“三月三”期间,广西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融合文化创意等元素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利用“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品牌影响力和热度开展广西民族文化旅游推广季活动,以“融”为媒开启“宠客方式”,让广西文旅实力“圈粉”,收获了亮丽“成绩单”。这是民俗游的好样本,也是因地制宜,挖掘广西文旅产业新潜力、培育新消费、打造新优势的一张“新答卷”。

民俗如长河,唤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记忆,也不断融入新的活力。期待更多地方民俗文化“破圈”而出,做热旅游消费,带旺人间烟火,让传统民俗“长红”“久红”,为地方文旅发展注入磅礴动力。(胡辉)

    以上文章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为广西新闻网的文章均系广西新闻网原创作品,版权归广西新闻网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