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他山之石 > 正文

慢火车: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引擎”

2025年07月14日 16:42 来源:广西新闻网 通讯员 郑剑豪 编辑:宋瑶

暑运期间,在广西南宁市和广东湛江市之间运行的“绿皮”客运列车,单程438公里,途径11个车站,运行历时近7个小时,平均时速不到100公里,和飞驰的高铁列车相比,时速要慢很多。但是,由于票价实惠,停靠车站多,给短途出行的人们提供很大的便利,这些“慢暑运”依然受到广大旅客的青睐。(据7月11日新华网报道)

当高铁以风驰电掣之势勾勒中国速度,“绿皮”火车仍在粤桂大地穿行,它们票价低廉、站站停靠,这快与慢对比恰是中国铁路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生动缩影。

“慢”是精准适配民生的温度。在快节奏的暑运中,黎湛铁路绿皮车迎来独特风景:果农挑着箩筐、推着小车,乘火车跨省售卖荔枝龙眼。铁路部门设置专门候车区、协助搬运重物,以精细化服务提升果农出行体验。如今,全国81对公益性慢火车,早已成为欠发展地区的出行“摆渡车”,大凉山5633次列车专设家畜车厢方便老乡运输猪羊鸡鸭,云南5652次列车志愿者引导菜农对接农贸市场,山区慢火车开辟“学习车厢”供学生温习功课。“慢火车”站站停、低票价的设计,让交通服务真正惠及最需要的人群。

“慢”是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引擎”。这些看似缓慢的车厢,正从交通服务延伸为产销一体的产业链。湖南怀化7272次列车拆除座椅增设货架,变身“卖菜专列”,列车员通过直播带货助农,2024年帮销农产品达1180万元;山东7053次列车串联15个古村落,带动民宿与采摘业发展,年均发送游客超24万人次,从昔日“庄户列车”蜕变为“旅游专列”;大凉山列车更成为“移动市集”,彝族老乡在车厢交易山货手工艺品,有人从50元本钱起步创出百万收入。每一节慢悠悠的车厢,都是乡村对接市场的毛细血管,让山野珍馐“出得去”,让致富希望“进得来”。

高铁网铺展中国速度的广度,慢火车则丈量着民生幸福的温度。黎湛线上果农箩筐里的鲜果,大凉山车厢中咩叫的羊群,湘西列车里售罄的背篓——这些“慢”镜头里,跃动着无数普通人的生计与期盼。快慢之间,中国铁路用钢轨铺就的不仅是通途,更是一条通往共富的幸福大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