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手机报11月24日下午版

2019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农历十月二十八
封面图:最近一段时间,人造肉发展趋势备受市场关注。近日,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中心”微信公号发文称,中国第一块人造培养肉诞生。该人造培养肉看起来只有一枚硬币大小,重达5克,是使用第六代的猪肌肉干细胞培养20天而成,由南京农业大学的周光宏教授带领团队完成。2018年11月,美国《科学》杂志曾发布消息称,实验室培育的人造培养肉将很快出现在美国人的餐桌上。人造肉可以放心吃吗?未来是否会取代动物肉,并改变我们的餐桌?详阅本期微刊

--微刊导读--
【微关注】
▲中国第一块人造培养肉技术难度仍待揭秘
▲人造培养肉可放心吃 口感还不能高仿天然肉
▲人造培养肉走上餐桌还需有更多技术投入
【微播炉】
▲广西一"电驴"撞劳斯莱斯 车损20万元
▲高仿App:你惦记着便利 它惦记你的钱
▲杭州一小伙胸部大 乳汁可飙出半米远
▲期待!新型"虚拟现实皮肤"能传递触觉

【温馨提示】
本页为目录,请按手机相应键阅读下页内容,编辑gxb发送至10658000,可订阅广西手机报。浏览广西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访问手机广西网。手机报无法接收自助排障方法:1.关开机并删除部分旧信息;2.发送短信“BF”至10658000补发24小时内未成功接收的手机报;3.更换至另一部彩信手机再试;4.如尝试以上操作仍接收不到,建议您移步沟通100营业厅处理。

【微关注】
中国第一块人造培养肉来了!
---------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官网显示,周光宏教授长期从事肉品学研究与教学,是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在肉与肉制品的品质形成机理、关键加工技术、标准与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果。中国第一块人造培养肉技术难度有多大?生产成本多高?记者联系到周光宏研究团队的徐幸莲教授,其告诉记者,目前不方便回答相关问题,之后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公布。

>>知多点:人造培养肉到底是个啥?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大惊小怪,人造肉饼不都已经出现了,一小块人造肉有什么稀奇的。其实,人造肉共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大豆、豌豆、小麦等植物中提取植物蛋白作为原料,制成的植物人造肉。前一段备受资本推崇的人造植物肉饼就属于植物肉产品。另一种是从动物身上抽取干细胞,把它扩增培养成肌肉细胞,并且分化成肌肉纤维而成为的肉。周光宏教授团队培养的人造肉就属于这一种。至于我们餐桌上常见的人造肉(又称素肉、素鸡),以及寺庙及周边素食餐馆的“仿荤肉”,主要以豆粉、豆粕、大豆蛋白、小麦蛋白等为原料,通过挤压膨化方法制取,口感和肉类相差较大。

>>人造培养肉营养和口感如何?
目前培养出来的人造肉还是肉糜状态,培养出的人造肉在营养和口感上能否比得上自然长成的传统肉类?“现在的人造肉形态主要是碎肉形态,尽管有些可以模拟出动物肌肉和脂肪的口感味道,但并不能模仿骨头、筋膜等的口感。”兴业证券农林牧渔首席分析师陈娇指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再生与代谢研究组组长黄仕强曾告诉媒体,要让人造肉逼真效仿天然肉的口感和美味,变得真正好吃,可能还需要肌肉细胞与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细胞共同培养,而这需要复杂的培养体系和代谢条件。

【微关注】
>>人造培养肉能放心吃吗?
人造培养肉是否安全?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会不会有影响?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只要人造肉培养环境能够得到保证,可以有效避免污染等问题,那在安全和健康上,肯定是没问题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何计国告诉记者。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也表示,人工培养的肌肉细胞,其培养液的成分、培养条件完全可控,所以从理论上讲,比饲养动物更安全。“并没有长期使用的证据,证明人造肉就比传统肉类好,虽然营养上没有太大问题,但会不会得什么病还需要长期的研究和调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认为。

>>人造培养肉发展前景如何?
在国内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随着环境资源的消耗,养殖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寻找安全、高效、优质的替代品,人造肉将会是一个方向。”据美国一市场调查咨询公司的?究报告,2018年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约为310亿人民币,预计将每年以68%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3年将达到440亿元。与此相比,全球肉类消费约9.5万亿元,如果人造肉的渗透率达到1%,那么市场规模将达到950亿元。人造培养肉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但目前成本很高,量也不能满足,预计从实验室到大规模生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何计国表示。

>>人造肉走上餐桌还有多远?
随着人造肉的发展,人造培养肉包括此前推出的植物肉未来是否会取代传统肉制品?对此,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曾表示,到2050年,肉制品市场需求缺口将达到3800万吨,植物肉、细胞培育肉与传统肉制品之间是协同合作,而非竞争的方式存在,可以共同扩大全新市场的体量。薛岩还指出,替代蛋白创新符合未来消费者对食物的需求,这场革新须有更多的技术投入。不过,“人造肉并不符合国人的消费习惯。”陈娇则认为,中国肉制品消费市场的70%都是热鲜肉和冷冻肉,而人造肉主要包括肉排、香肠、肉丸等冷鲜肉,中国消费者的接受度较低。

【微热点】
广西一“电驴”撞劳斯莱斯 车损20万
---------
近日,钦州市金海湾西大街与文峰南路路口,一辆电动车与一辆劳斯莱斯发生碰撞。两车相撞的案件在网上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并就到底该谁负责,又如何赔偿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事发后,路口执勤人员上前查看,发现电动车车主坐在地上,坚称自己是正常行驶。经调取监控,民警还原了事发经过:电动车车主自北向南行驶,以极快的车速闯红灯,与自西向东正常行驶的劳斯莱斯发生碰撞,导致事故发生,电动车车主负此次事故全部责任。民警现场勘验,发现电动车车身多处刮痕、前侧外壳破裂;而劳斯莱斯进气栅、前护杠、左侧大灯、左下侧车头以及引擎盖均有不同程度受损,所需维修费用20多万元。

>>劳斯莱斯车主:认错只用赔2万
听闻劳斯莱斯的维修费用如此高昂,原本一直不愿承认自己责任的电动车车主当场沉默了。经协商,劳斯莱斯车主对电动车车主说:“你要承认自己的错误,赔偿费你就出2万块钱,让你买一个教训。”最终,电动车车主当场转账2万元作为赔偿。

【微观察】
高仿App:你惦记着便利 它惦记你的钱
---------
为方便打理财务,山东济南市民韩先生下载了一款名为“××银行信用卡”的App,不久后却发现银行卡被盗刷、莫名被贷款等情况。到银行营业网点核实,被告知所安装的客户端是高仿的。网上转账缴费、处理罚单、买火车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手机App处理各种事务。记者调查发现,在手机应用市场中,一些通过相近名称、类似图标制作的高仿App令人难辨真假,给不少用户造成财产损失。例如,北京公交集团推出的“北京公交”App,可用来刷码乘公交。但在安智网、酷安网等应用市场中检索“北京公交”,排名前几位的应用多为“北京实时公交”“北京公交在线”等App,下载量最高的达30.8万次。打开上述App后,界面非常简单,也不具备刷码乘车功能,且都包含不少广告。在这些App的用户评论区,许多使用者留言“根本用不了”“软件是骗人的”等。

>>调查:造“李鬼”只要5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高仿App开发者为第三方公司。以“北京实时公交”为例,开发者为江苏一家商贸有限公司,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该公司经营范围为“化妆品、服装、日用百货销售”。此外记者还发现,应用市场中的一些高仿应用,开发者甚至为个人,网络上无法查询更多开发者信息。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高仿App盈利主要靠应用内的大量广告赚取广告费,这类App开发难度并不高。记者联系了一个App开发团队,并向对方提出想开发图标和名字都模仿一款学习类应用的高仿App。对方表示,只要不是要求“一模一样”,就都可以实现。费用在5万元左右,开发周期大约一个月。

>>危害:一个月覆盖设备超30万个
360发布的《2018年双十一购物安全生态报告》显示,一个月时间内虚假仿冒主流购物App的数量接近4000个,覆盖设备超过30万个,高仿App已形成危害用户网络安全的产业链。多名专家建议,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应进行联合执法,严肃查处高仿App给使用者造成经济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情况。多名专家提醒,用户在使用App过程中,尤其遇到要求转账汇款等情况时,应仔细分辨应用真伪,不轻易接受对方指令。此外,App中要求点击的不明链接,用户也要谨慎甄别,尽量不在不明链接里输入个人信息,以免信息遭泄露。

【微健康】
杭州25岁小伙胸部大 按一下乳汁飚出半米远
---------
工作一年多,体重增加近50斤,更令人难堪的是,胸部也在增大,甚至还分泌出了乳汁,轻轻按一下,乳汁竟可飚出半米远……近日,杭州一名小伙子小王因这一尴尬事情“走红”网络。为了做整形手术,他到医院一查,才发现问题竟出在了大脑。

>>泌乳素竟比哺乳期妈妈还高
“胸部异样已有一两年时间了。”小王在杭州从事电子商务工作,平时饮食不太规律,也不爱运动,短短一年时间,体重飙升至170斤,胸部也增大了。“和别人一比,我的胸部太突出了,几次想去健身,但都不敢穿塑身衣。”一开始,他认为自己胸部增大是因为身体发胖的缘故,没有到医院就诊,一拖便拖到了今年夏天。小王的女友是一位在读医学生,她建议小王到医院仔细查一查。“当时我到南京一家医院求医,希望做个整形手术,术前检查,医生发现我的各项激素指标很不正常,泌乳素高达200,是正常值上限的十多倍,比哺乳期妈妈的水平还要高四五倍,而雄激素的水平很低,建议我到内分泌科就诊。”

>>男性触发泌乳、胡须稀疏要警惕
根据小王的症状和各项检查单,医生怀疑可能是脑垂体泌乳素瘤。随后的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印证了这个猜测。还好,这种疾病目前有针对性的药物,无需手术治疗。如今吃药3个月,小王再来复查,已经不再分泌乳汁了,胸慢慢缩小,脑垂体瘤也小了。“青少年男性脑垂体泌乳素瘤患者可出现青春发育停滞、体态异常、乳腺发育和触发泌乳、睾丸细小,成年人可出现胡须稀疏、乳腺发育和触发泌乳等。”专家提醒,当男性出现上述症状时,就要引起警惕,尽早入院检查。此外,女性朋友如果出现月经不规则甚至闭经、溢乳、不孕不育等,也要引起警惕,应该到正规医院内分泌科进行排查。脑垂体泌乳素瘤与脑部其他肿瘤不同,绝大多数可以通过药物进行干预治疗。

【微科技】
期待!新型“虚拟现实皮肤”能传递触觉
---------
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工程学研究,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种可通信、可覆盖皮肤表面的无线触敏界面。这个装置通过机械振动的方式进行信息通信,可作为虚拟现实(VR)合成皮肤,应用于社交媒体、假肢控制和电子游戏。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其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等,最基本的实现方式,就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而“VR皮肤”,顾名思义就是可以让用户通过一块“皮肤”,真实感受到虚拟现实中的虚拟物体的技术。

>>能让玩家在佩戴时感受到战斗类游戏中的攻击
此前许多实现所谓可通信“VR皮肤”的方法,都需要借助紧贴在佩戴者身体上的多组有线电极。这些电极通过产生振动来刺激感官体验。但事实证明,要找到能产生目标反应的合适电压和电流,又不给皮肤造成疼痛或电刺激损伤,绝非易事。为了制造一种更舒适的柔性界面,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约翰·罗杰斯及其同事,设计了一种装置,包含无线免电池电子系统和可穿戴触敏界面的系统,并描述了所需的材料、器件结构、供电策略和通信方案。这款“VR皮肤”可以通过嵌在柔性材料中的振动致动器阵列,实现电子可编程通信以及身体的感觉输入。研究团队用一系列应用,演示了这款“VR皮肤”的功能。比如,这个系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向心爱的人传递触觉感受,复制手部假肢抓握的物体形状,还能让电子游戏玩家在佩戴时感受到战斗类游戏中的攻击。

>>佩戴“VR皮肤”好处多多
VR中的触觉体验还是障碍吗?通过佩戴“VR皮肤”,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伸手感觉到丝缎的光滑和沙砾的粗糙、一只小狗的温暖和一条蛇的冰凉,并将这种感触传递给他人。更妙的是,其无线免电池设计极大增强了用户的沉浸式体验。而在现实世界中,这一原型还可能在神经科学领域展开,用于康复研究,一些失去触觉的病人,很有可能通过它找回触碰东西的感觉。

【明日天气】
南宁:多云13℃-24℃
柳州:阴10℃-18℃
桂林:阴8℃-15℃
梧州:多云13℃-24℃
北海:多云17℃-28℃
防城港:多云18℃-26℃
钦州:多云15℃-26℃
贵港:阴14℃-24℃
玉林:多云13℃-26℃
百色:小雨15℃-20℃
贺州:小雨10℃-20℃
河池:多云12℃-17℃
来宾:阴11℃-22℃
崇左:多云14℃-25℃

感谢您阅读广西手机报
---------
编辑gxb发送至10658000,可订阅广西手机报,本报上下午各出版一次,接收不产生GPRS流量费。除特别注明外,本报内容均来自广西新闻网

总值班:车欣欣 李伟国
值班主任:蒋晓伶
值班编辑:宾士雄 徐世杰

手机报值班电话:0771-5690075
广西手机报官方微信号:gxnews200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