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风情伊岭岩 浓浓壮乡山寨味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唐湘屏

伊岭岩壮乡山寨

有人说,伊岭岩是武鸣的七星岩,又有人说,壮乡风景在武鸣,武鸣风景在伊岭。作为一个桂林人,我倒很好奇,这个武鸣的七星岩是个啥模样?有幸成行后,发现在这里不仅能领略到壮族美好的神话故事、朴质的生活习俗以及雅致的人文景观,还能欣赏到万年喀斯特岩溶洞的绮丽风光,还能与一群充满灵性的猴子为伴,伊岭岩果然不负盛名!

壮乡山寨风情浓

伊岭岩有一座壮乡山寨。刚踏进山寨的大门,一根集各种怪兽形体于一身的柱子就立在眼前,上面的怪兽张牙舞爪,面目狰狞。“这是干什么用的呢?”我们大家百思不解。导游小姐为我们解开了心中的疑问,原来,这是壮族祖先膜拜的神灵,壮族先民们认为其威力无比,可扶正压邪,保佑壮家山寨风调雨顺,兴旺平安。

山寨里有一个精致的小竹阁。小竹阁的顶部立着一只做工精细的铜鼓,两侧的凤凰、青蛙图腾一齐拥向铜鼓,小竹阁四面有各种各样的浮雕图案。铜鼓、图腾是壮民族文化的象征,再配上“歌随今古皆清韵,客有远近同至尊”的对联,我想,这一定是为了一个壮族最为隆重的场合——壮乡歌圩而建造的。伊岭山寨的壮家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唱山歌。我不会唱山歌,也听不懂歌词,却被那“这边唱来那边和”的和谐场面所深深感动。

伊岭山寨的展厅里,陈列着做工粗糙、饱经岁月沧桑的石磨、犁、耙、纺车等用具,这些东西可让我们这些在城市里长大的人大开眼界。我们兴奋地跑上前去,转动起石磨的把柄来。可是,却怎么也转不动。怎么回事?原来,要推动它还得要点工夫,讲究频率和惯性。在旁人的帮助下,终于转起来了!顿时一种劳动的喜悦洋溢在心中,能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就一句话——“劳动光荣”。不少游客看见这些工具,都兴奋地跑来试试,看来还是这些原生态、质朴的东西最“吃香”。

顺着一条长长的鹅卵石小路,我们来到了伊岭山寨的最后一个景点——壮乡酒坊。沿路两旁精刻着形状各异的酒字,洋溢着一种古朴典雅的意象美,仿佛一股股浓浓的酒香就弥漫在我们周围。在壮乡酒坊,我们看到了壮家人酿造壮酒的精斟技艺。壮酒的独特之处就是不用酵母进行发酵,而是用纯中草药制作的酒饼发酵,采大明山之泉水与优质大米精酿而成,壮酒的口感好,香味浓,醉也不上头。正所谓:“酒是米做,不喝罪过!”

伊岭岩里好风光

游完山寨,等待我们的就是伊岭岩。伊岭岩1973年发现,1974年动工修建,到1975年国庆正式对外开放。

伊岭岩洞内面积2.4万平方米,游程1100多米,在洞内游览需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据地质学家分析,伊岭岩洞形成大约经历了100万年的历史,原先这里是一段地下河道,后来地壳上升,雨水长年累月地沿着岩顶的裂缝渗入洞内,溶解岩石中的碳酸盐类,再凝结,就形成了如今洞中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它是怎样的美妙?我们迫不及待想去一睹芳容。

迎接我们的,首先是两头昂首相望的雄狮。它们正以壮家最隆重的迎宾礼节——“醒狮”来欢迎我们,这个景称作“双狮迎客”。

我们跟着导游一路走进去,彩灯辉映,绿光荧荧、红光烁烁,黄光轻柔、蓝光冷幽,游人如入人间仙境,但是,最让我们惊叹的,还不是这如画的美景,而是壮乡人民那丰富的想象力。

令人叹服的想象力

“这像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昙花,这位骑着御马从天上来的白胡子仙翁、他是要等着看昙花开放的,但昙花一般要到深夜十二点钟才开放,如果大家有雅兴的话,不妨晚上再来和仙翁一道等看昙花开放吧!这景叫:白胡子仙翁等花开。”

“看,这是三代人喜看丰收景。这是爷爷抱着孙子,站着的是儿子,蹲着的是儿媳妇。眼前正是稻谷堆满仓,瓜果挂满园。看来老人对今年的年景还是挺满意的。看这边是一只奇怪的大动物,这是头部、前腿、后腿。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动物呢?这像一头断了长鼻子的大象。原来这头大象小的时候,常常出来偷吃老人的瓜果,老人一气之下,就把它的长鼻子砍断了。没有长鼻子的大象多难看,它老是躲在角落里不愿意出来,但是还是被人发现了……”

“这是一千年前唐僧去西天取经路过留下的痕迹,这是唐僧,他正骑在白龙马上打盹,这条白龙马有些人说它不像马,那它像什么呢?(绵羊?骆驼)其实一千多年前的马就是这个样子了。这是大徒弟孙悟空。这是好吃懒做的猪八戒,还有沙僧,他已经到伊岭村化缘去了。”多么诙谐的语言,多么精妙的比喻,我们不禁被导游的话逗乐了,一边笑一边感叹:“要怎样的想象力才能想出如此精妙的语言,怎样的人民才能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涵!”

“山大王”增添灵性

到伊岭岩,还有一样东西不能忽略,就是这里的“主人”,一群充满灵性的猴子。“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在这里要换成“景不在大,有猴则灵”,这些充满灵性的生命,为伊岭岩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人气。树上、木墩上、石头上,猴子或蹲,或站,或悠闲张望,或恣情玩闹,神态迥异,实在有趣得紧。

突然,我们看见,前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左右蹲着一大一小两只猴子。大猴子很“大牌”,自顾自地看风景,眼睛都不往我们这里斜一下,小猴子则有反应,又好奇又害怕地看着游人。两只猴子好可爱,去和它们留个影吧。我小心翼翼地靠前,怕惊扰了大猴子,又怕吓跑了小猴子。好不容易挪到两只猴子中间,轻轻坐下,两只猴子反应不大,看来它们接受了我,或许它们已经对与游人留影习以为常。我放下心来,开始摆姿势。不过,看来我是得意忘形了一点,手臂一伸,两只猴子明显受到了惊吓,小猴子“嗖”一声,逃得无影无踪。大猴子也不满受到打扰,看了我们两眼,挪开了。留影计划泡汤了,我不免有点沮丧,但马上振奋起来,因为前面还有一只可爱的猴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这里的猴子已经习惯了迎来送往各方游客,对游人他们已经不陌生。不少游人前来,都会给它们带来花生、香蕉等食品做礼物,它们也显然习惯了这样的馈赠。而且你还得小心,它们还会从你手上抢食哦。“我手上拿着香蕉,被猴子抢走了,还在我手上抓了一下。”不一会,同行的一个小姑娘沮丧地来抱怨。

这群可爱的生灵,就这样住在伊岭岩,与青山绿树为伴,为游人带来无尽乐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