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帐篷学校让灾区孩子重回课堂

    在这个简陋的帐篷学校里,学生们正埋头在发放的作业本上写自己的名字。

    一名男孩正出神地端详着记者转赠的收音机。

    志愿者手把手教4岁的董雨萱写名字。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特派记者 陶海华 文/图

  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没有讲台,甚至没有一张课桌,只有用矿泉水箱排成的三排“凳子”,加上一块挂在帐篷骨架上的小黑板。5月27日,在绵竹土门镇双龙村的一个灾民安置点,广西青年志愿者组建了首所帐篷学校。十几名孩子自行推荐出了“校长”、“老师”和“班干”,恢复上课。

  进危房选购学生文具

  在绵竹土门镇双龙村的灾民安置点组建一所帐篷学校,这是5月26日广西青年志愿者在该安置点巡回医疗时临时作出的决定。灾区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个志愿者。

  几名志愿者在回绵竹市区大本营的路上,提出了这个话题。副领队卢贵基有些激动:“就这么决定,组建一所帐篷学校,帮助灾区的孩子重返课堂,这是很有意义的志愿服务。”一路上,大家开始设想组建学校所需筹备的材料。

  说做就做。车子行驶到绵竹老城区的一家商店时,卢贵基急忙叫司机停车。他和几名志愿者跳下车,想给孩子们先购买文具。可惜,这个商店并没有文具卖。卢贵基掏钱给孩子们买了20把竹扇子,他说:“帐篷里闷热,这个用得着。”由于地震,大多数铺面都关门了,大家正愁着何处才能找到文具时,商店老板联系上了附近一家文具店的老板。

  文具店老板赶来,把大家带了过去。地震后文具店已成了危房,里面一间房子的墙壁倒塌压住了不少物品。为了选购合适的文具,志愿者们硬着头皮进去,为孩子们选购了100支铅笔、上百本练习本,还有一块小黑板等。300元的文具,卢贵基坚持一个人掏钱。他说,能为孩子们做些事,自己很踏实。

  上车后,细心的李香芙发现,没有买铅笔削。卢贵基又跑下车,补买了20个。

  民主推选出“老师”“班干”

  尽管没有教室,没有课本和桌椅,但志愿者把要组建帐篷学校的消息告诉安置点的孩子们时,他们兴奋得跳了起来。

  5月27日上午,志愿者把小黑板带到了双龙村的这个灾民安置点。孩子们很快被组织起来了,一数共有16名孩子。其中最小的是读小班的董雨萱,才4岁,最大的是15岁读初二的学生,还有好几个是从金花镇中心小学撤离出来的六年级学生,他们经历这次地震后,懂事了很多。

  志愿者在小黑板上郑重地写上“广西青年志愿者帐篷学校”,孩子们纷纷在黑板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学校虽小,但却民主。“老师”以及“班干”,全部是学生自己推选出来的。初中的几名学生,全部被孩子们推选做他们的“老师”,“班干”基本上是一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班干”和“老师”定下来后,孩子们发现,学校还缺一名“校长”和一名“教导主任”。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在绵竹中学读高一的张勇是做“校长”的最佳人选。孩子们很快就在帐篷区找到了17岁的张勇,他表示愿意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最后“教导主任”也定出来了,在德阳一所医科学校读书的廖欢担起了重任。

  一次简单的挂牌仪式

  之前,灾民得知广西青年志愿者要帮助孩子们设立学校,马上把一个储存物资的帐篷腾出来,作为临时的学校。没有桌椅,志愿者就把几箱矿泉水排成三排,当成了临时的凳子。待十几个孩子坐下来后,这个学校看起来有点模样了。

  “现在进行老师就职演说。”张勇“校长”站在孩子们前面,有些威严,像个做校长的样子。坐在后排的“老师”一一上台,各自发表了“就职”演说。

  最先上台的周英超,是土门镇中学的初二学生,负责教孩子们数学和音乐。她走上前,面对“校长”说:“经历了这次地震,使我们变得更坚强,我们的心也连在一起。我相信我有能力做好这个学校的‘老师’……”    

  “英语老师”欧阳婷落落大方,发表完演说后礼貌地用英语对“校长”说了声“谢谢”,没想到“校长”用流利的英语说:“我相信你是我们学校最好的英语老师。”

  几名“老师”发表完演说后,志愿者领队周玉能赶了过来,和“校长”一起,把“广西青年志愿者帐篷学校”的黑板挂起来,孩子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志愿者很快把作业本和铅笔发放下去,孩子们认真地在本子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没有铃声,志愿者“霞客”把脖子上的两个哨子取下来,送给“校长”和“体育老师”。随着“校长”的一声哨声,上课开始了。

  记者把南宁市民朱女士赠送灾区的一台收音机转赠给了“校长”,嘱咐他在课间组织学生们听听广播,以了解外面的世界。

  帐篷学校获得肯定

  当日下午,金花镇中心小学的赵老师风尘仆仆地赶来。她说,这次地震中,他们学校有11名老师遇难,6名老师重伤,现在只剩下9名老师。她地震时正带着孩子在食堂打腰鼓,幸免于难。这几天,她一直忙着到各安置点看望孩子,见安置点的孩子还平安,她流泪了。当天,赵老师得知志愿者为孩子们组建了帐篷学校,她哽咽着表示感谢。

  青年志愿者易春梅是一名口腔科护士,她给帐篷学校的孩子上了第一课。“大家平时是怎么刷牙的?了解正确的刷牙方式么?”一场生动的口腔知识课,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梁飞凡接着上了第二节课。他结合这次地震,通俗易懂地给孩子们讲述了地震发生的原理,以及在地震中如何逃生。

  下午上课前,“校长”张勇已制定出学校的课程表,他捧着作业本和收音机前来组织上课。他说,担任“校长”职务,他面临很大的压力,但他有信心把这个非常时期的帐篷学校管好。“体育老师”卿光超上完第一节体育课后,志愿者给孩子们布置了一篇无命题作文,让大家自由发挥,把自己的心里话全部写出来。孩子们坐在矿泉水箱子上,认真埋头写起来。志愿者表示,第二天他们将来批改作文,对好的文章给予奖励。

  当天,土门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也来到了帐篷学校,他肯定了志愿者的成绩,并希望志愿者能创办第二所帐篷学校。对于帐篷学校艰苦的条件,他表示将向上级汇报,尽量解决困难。

  在六年级学生任显微的作业本前页上,记者看到了一行字:“广西青年志愿者:谢谢你们对我们灾区小朋友的关心和关爱,在我们危难的时候,给了我们新希望,你们是我们学习的后盾,有了你们的鼓励,我们灾区所有的同胞们都会感到欣慰。”

  任显微说,这是她伯父在知道帐篷学校的事后写下的。

  当日下午,志愿者快要离开双龙村时,一女子领来安置点附近的鹿棠村的4个孩子,加入到了帐篷学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