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赴川心理康复专家志愿者返邕 难忘在川的日夜

一对龙凤胎迎接志愿者妈妈回来。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讯(记者覃燕燕 万杰)6月2日晚8时55分,南宁机场,国内航班出站口。20束美丽的鲜花、20条象征荣誉的红绶带、写着“欢迎广西青年志愿者心理康复专家服务队归来”的横幅,将这里装扮得非同寻常。前来接机的人们,纷纷驻足观看。“出来啦,出来啦!”2分钟后,出站口热闹起来——广西赴川心理康复专家志愿者服务队平安归来!

这是一群身着蓝色上衣的青年志愿者。他们头发蓬乱,不论男女,都面色黝黑。“辛苦了!”前来接机的共青团广西区委的领导,给志愿者们一一献上鲜花,披上红绶带,并轻轻地问候。看到此情景,一旁的人们,无论相识与否,全都鼓掌起来!

要永远保存的一则信息“给你看一则信息吧!”当记者询问队员离开时的情况时,队员周玲从口袋里掏出了手机。

开机,打开信息栏,读取第一则信息——“姐,你好!祝你一路顺风!等我们重建家园,希望你能来我们家,行吗?我们永远记着你、想你!”

“这是我辅导过的一个孩子的家长发过来的。”周玲说,在1日那天他们离开绵阳,当晚11时多,她收到了这则信息。

“是的,我离开了,又可以回到我的温暖的小家,回到我熟悉的工作岗位,见到我的亲朋好友。可是,留在体育馆的人们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泪水就忍不住流了下来……不过,我们心里也有欣慰,因为我们的工作也帮助到了一些家庭,帮助不少小朋友走出心理阴霾”。

周玲来自南宁铁路局。她告诉记者,在抗灾一线的8天时间里,她和队员们度过了最艰辛、最充实的时光。“我们都挤睡在帐篷,而帐篷就搭在田里。尽管很艰辛,但没有谁抱怨过!”谈到这里,周玲忍不住哽咽起来,“我担心那里的人们。我还想为他们多做一些事情,真的。”

“孩子送了我一部‘手机’”

26岁的心理康复专家志愿者董杨,是队伍里年纪最小的。她来自南宁三中,是一名教师。

下了飞机,出了机场,她手里一直紧紧地抱着一个背包,那里面装着孩子们送给她的“礼物”。

“得知我们要离开了,体育馆里的人们自发地来送行,场面非常感人。孩子扯着我的衣角,依依不舍,再坚强的人,也忍不住要流泪。虽然只相处了几天时间,可大家都有了感情。”董杨是“儿童组”的心理康复专家,每天给孩子们做辅导,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那些需要关爱的小天使。

“有个我辅导过的小朋友,送了我一部‘手机’,诺基亚的。是纸叠的,但是对我而言是最珍贵的手机。我还用手机拍了下来。”董杨说,此行收获了很多礼物,特别是四川小朋友送的图画、“手机”、手链、气球等,都将成为她的珍藏。

“四川人民面对危难时刻,仍然那么坚强!在那里的几天,我们每天都被感动着。离开那里,感觉就是——我们还想付出更多!”董杨饱含深情地说。

“妈妈,你真棒!”

在接机的人群中,一名小男孩和一名小女孩吸引了记者的眼球。

“我们是龙凤胎。林洁菁是我妈妈!我妈妈去四川给其他小朋友上课。

“林洁菁是广西赴川心理康复专家志愿者服务队中的一名队员。已经有8天没见到妈妈了,她的两个孩子十分兴奋。

“妈妈!”看到林洁菁捧着鲜花出现在面前,她的一对儿女扑了上去,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想妈妈了没有?”“想!”“妈妈,我每天都在看电视,希望能看到你呢!”“妈妈,你上报纸了,你知道吗?”……两个“小鬼”一见到妈妈,就笑得十分灿烂。

“妈妈,你真棒!”看到妈妈身披红绶带,林洁菁的儿子大声地夸赞妈妈。

看到日夜惦记的一对儿女,林洁菁笑了,眼里有泪花。

为什么他们的眼里总是噙满泪水?因为,他们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爱得那么深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