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绩效考评常态化 广西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挑战新机遇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许丹婷

从去年9月开始,我区全面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国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中心信息化联网和全过程电子监察,从正式运行新的行政审批工作和管理方法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新形势,新机遇,随着全区作风效能建设活动考核工作顺利结束,绩效考评进入常态化,我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也迎接新的挑战,向更高更远领域进军——

高效、便民 众望所归

由于实现了从咨询、申请,到受理、审批、办结和取件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同时窗口又得到充分授权,办理审批事项的环节大大减少。目前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承诺件,平均实际办结时间从平均法定办结期限22.42天缩短到4.31天,方便了办事群众。“从前办证,不请客送礼很难办。2000年我办一个卫生防疫证,用了一个月;今年我建设扶绥百盛购物中心,所有证件一个星期内就办完了。”从1995年开始就在我区经商的浙江温州客商陈胜利如是说。

政务服务中心原名行政审批大厅,名称的转变,体现了政府转变职能、服务于民的决心,努力把建设与发展政务服务中心作为行政机关为群众和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重要平台,作为政府服务联系群众的重要窗口,作为当前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迄今,全区共建立1个自治区级、14个市级、97个县(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全区1475项行政审批项目基本进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对外办理,并依托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提高政务审批质量和效率。群众和投资者带着各种审批事项而来、带着满意离去,政务服务中心凭借扎实高效的工作获得了大众认可。

创新、推广 意义深远

“责任追究制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促使审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牢记使命,不仅要认真工作,而且要干好工作。”自治区纪委监察厅综合室负责人说。体制机制的创新使改变机关干部作风行之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治区政府在实践中总结的“建立全区政务服务中心三级联动体系”、“推进行政审批部门审批、管理和监督分离的政府体制改革”、“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政府执行力、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有效发挥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等经验,是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有益探索。(上接1版)5月28日,香港廉政公署代表团一行到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考察我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电子监察建设工作。香港廉政公署专员汤显明表示,广西在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研究和学习,尤其是广西自主研发的“政务服务及监察通用软件”开发成果为香港从源头上防止贪污提供了借鉴,希望广西能在技术上提供协助。

据悉,四川省已经全面移植广西政务服务及监察通用软件,即将完成全省政务服务中心三级信息化的工作。政务服务中心的成功经验,不仅在我区发芽生根,还将在更广阔区域不断适应、发展,开花结果。

长效、探索 深层改革

效能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设立政务服务中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长效机制,成效显著。政务服务中心使用政务服务及监察通用软件,实行统一标准办理事项,实现了审、监、管分离和阳光操作,在部门内部形成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行政管理体制,从源头上防止行政审批腐败,保证了审批质量。南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区直分中心的甘泳,每天在岗位上都感到“如履薄冰”:“这是压力,也是一种促进,要求我们必须规范办事。”

同时,政务服务中心将多个部门集中在一起,与国家正在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不谋而合。如住房公积金、建设、工商、卫生等62个窗口单位的1475项行政审批事项,都能在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大厅进行审批。截至今年5月31日,合计办理行政审批项目4.9732万件,办理提速72.02%,群众满意度为99.90%;其中,窗口即办件的平均办结时间为2.73分钟。这种将部门和项目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改革,深受群众欢迎。一名来自柳州的办事人员高兴地说:“在这里办事,既方便又快速,希望政府下一步的行政体制改革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设立政务服务中心不是作风效能建设中领导“拍脑袋”的产物,而是多年以来效能建设思想成果的结晶。一轮作风效能建设活动的结束并不是宣告效能建设到此为止,而是意味着作风效能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预示着更深层的改革即将到来。而改革的一些具体内容,需要在政务服务中心的经验基础上巩固扩大成果,进一步推动我区作风效能建设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为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好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