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南宁三十年巨变 邕江众桥为证(组图)

邕江大桥现在仍然是交通繁忙的主干桥。相伴左右的桃源大桥、北大桥计划今年底建成通车,将减轻邕江大桥的交通压力。

1979年3月,邕江大桥北岸冬泳亭附近江边,每天凌晨都会有郊区生产队的村民开船到此,从市内挑大粪装船运回队里挣工分。图为当时村民挑粪装船的情景。黄刚摄

2008年7月,邕江大桥北岸冬泳亭附近的江面上,只有水上居民的渔船停靠。而江南岸边,数栋屹立的高楼为江景添色不少。

1979年10月,邕江大桥北岸只有邕江宾馆一座标志性建筑。黄刚摄

2008年7月,邕江大桥北岸邕江宾馆旁已是高楼林立。

白沙大桥与葫芦鼎大桥成“Y”形连接,形成独特的风景。

巨型“竖琴”——永和大桥在夜色中更见绚丽。

今年底即将建成通车的南宁大桥,由青山路直跨邕江,连接五象新区,目前正在抓紧施工中。该桥总长734.5米,主桥长300米,建设标准为城市主干路一级,双向六车道。大桥为大跨径曲线梁非对称外倾式钢箱拱桥,结构独特新颖、技术复杂、安全系数要求极高,届时将是南宁市标志性建筑。

蒲庙大桥已经“服役”了12年。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罗伟 文/图

  邕江犹如一条舞动的银蛇,将南宁分成了江南、江北两个片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跨江大桥的不断飞架,当年荒芜的邕江两岸,如今已是道路纵横、高楼林立,一派繁华的景象。

  1964年7月28日,由苏联援建的邕江大桥建成正式通车,使南宁人第一次感受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意。邕江大桥的建成打破了江南片区的宁静,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先后落户江南,使江南逐渐发展成为南宁市的工业中心。大桥的建成还贯通了南宁市区至吴圩机场的公路,衔接友谊关边疆和钦州、防城、北海等出海通道,江南也因此成为南宁的南大门。

  南宁人在邕江大桥上走了24年后,1988年7月,邕江二桥(也称中兴大桥)竣工;1995年、1996年、1997年,白沙大桥、蒲庙大桥、清川大桥相继建成;2004年10月26日,巨型“竖琴”——永和大桥“横空出世”;2007年6月15日葫芦鼎大桥通车,与白沙大桥成“Y”形连接,独成一景;2008年3月18日,连接仙葫与龙岗的仙葫大桥建成通车,成了邕宁区通向市中心的捷径。北大桥、桃源大桥和南宁大桥计划于今年底建成通车,届时邕江共有12座(含铁路桥)大桥连接两岸。

  邕江上出现如此众多的“彩虹”,除了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外,也使南宁人的生活变得如彩虹般五彩斑斓。当前南宁城市建设重点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

  随着南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随着大南宁的远景规划出台,随着“建设五象新区,再建一个南宁”的宏伟目标的规划实施,邕江两岸路桥交通立体网逐渐形成。拥有众多跨江大桥和最长江岸线的江南区,作为南宁市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原有的产业定位被打破,物流中心、地产、商业区域不断建设完善,更多地承担起和谐居住、产业多元化的共存发展格局。

  众多跨江大桥拉近了江南与埌东的距离,瞬间就可以从江南风情的清幽生活,切换到繁华埌东的品质生活。南宁市的江南、江北两个片区,迎来了共同发展繁荣的崭新时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