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关乎生命力。来宾市跳出旧的发展模式,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提出“环境立市”发展战略,被认为是思想大解放的一大创举!
环境立市大势所趋
从“工业立市”到“环境立市”,这是来宾市不断解放思想的结果,也是大势所趋。
发展观念的重大变革——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各地纷纷调整发展观念。来宾市树立“环境立市”发展战略,将环境放在核心位置,通过抓发展环境来统筹各项事业,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跃入了全新的发展境界。
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但是东部产业不会盲目转移入驻!曾经听说,东部地区的一家知名茧丝绸企业,在作出西进决策前,派出专人到来宾市某县蹲点,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考量当地环境:安全指数如何?办事成本多高?直到得出令人信服的数据方才决意入驻。可见环境已成为主导产业转移、投资流向的决定因素。
城市竞争的重大挑战——从来宾的区位看,它位于广西政治中心南宁、工业重镇柳州两座城市之间,利用好了可以左右逢源,渐入佳境,成为吸附中心城市商机人气的洼地;利用不好则腹背受制,陷入困境,遭到挤压而失去发展空间。作为一座新兴城市,来宾的资本、人气都落后于中心城市,只有狠抓软硬环境,才能从城市群中脱颖而出,也是缩小与中心城市发展差距的惟一机会——抓环境就是抓潜力,造环境就是造机会,风物长宜放眼量!
解放思想调整思路
今年3月,一份《来宾市2007年度投资环境评估调查报告》摆上了该市主要领导的案头,报告反映:外来投资者对于当地基础设施、人才技术、金融信贷、社会治安等满意度均比较低……这让来宾市新一届领导深受触动。
在随后开展的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市委书记张秀隆、市长杨和荣等市领导多次率队深入企业、基层,开展问计于民大调研活动。
一张张焦急的面孔,一个个恳切的意见,撞击着他们的内心世界,许多条关乎发展环境的意见递到了面前:整治社会治安,优化人居环境……刻不容缓!
在市委常委会上,常委们一致认为:来宾当前的环境条件比较差,已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要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必须从环境建设抓起!
经过认真研究,市委常委会调整发展思路,将今后5年的发展思路创新完善为“环境立市、工业强市、城建塑市、农业稳市、商贸旺市”,并以“环境立市”作为核心战略,统领20字方针。
“树立‘环境立市’的发展战略,不是说我们目前的环境有多好,而是知耻而后勇!”张秀隆说:“当前我们还处于打基础、兴产业、艰难爬坡的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环境不理想。我们决定认认真真抓5年环境建设,切实提高软硬实力,为今后发展打下最重要的基础。”
综合整治打响头炮
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包括政务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治安环境、市场环境,等等。来宾市委、市政府将环境整治第一炮打向了治安综治,并初战告捷!
过去一说到来宾,要么说当地是“传销热土”,要么说这里“民风剽悍”。尽管努力改善,然而“恶名”由来已久,一时难以挥去。现在既然提“环境立市”,首先就要除去“恶名”,擦亮“天下来宾,来者上宾”这块招牌!
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来宾在全市范围内掀起社会治安突出问题联合专项整治,整治时间初定两年,不达目的绝不收兵!几个月过去了,记者欣闻:企业周边治安好转了,城市“五乱”现象控制住了,“黑网吧”越来越少了,“传销佬”陆续撤兵了……
过去,无论是召开企业座谈会,还是征求意见会,对于周边治安的抱怨都不绝于耳。联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仅城区及企业周边地区就破获刑事案件208起,其中“两抢一盗”案件103起,打掉犯罪团伙大小2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86人,刑拘175人,逮捕150人。大中企业被盗被抢被敲诈案件大幅减少,治安面貌明显改善,外来投资者安心了,可以全力投入生产了。
用硬手腕打造好环境,把好环境打造成硬品牌。为创造高效政务环境,该市还成立八大专门指挥部,下设63个项目协调服务小组,引入风险抵押和奖惩激励机制,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为营造和谐人居环境,该市正在开展“引水入城”项目论证,意欲通过全新打造的城市水系景观来去除城市“戾气”,增添地方“灵气”。
环境优化推动发展渐入佳境!今年上半年,来宾市发展风向标强力转动:全市已引进区外合同资金101.48亿元,同比增长44.7%。实施项目23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4个;到位资金45.46亿元,其中区外到位资金31.85亿元,同比增长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