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个体户写回忆录(图)

 

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个体户写回忆录

曾因担心干个体行业是“挖社会主义墙角”

当了“万元户”也不敢承认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徐先海(前左)干个体户帮人修锅底时的情景

徐先海干个体户有钱后到北京旅游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关海芳  实习生 刘静             

 

从在部队做后勤到地方铁路部门工作;从老家河南省兰考县到郑州、河北普阳县谋生;从贵州辗转到南宁;徐先海这大半辈子去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工作,但回忆起来,最让他感到自豪的还是成为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个体户。

1981年,徐先海开始投身创业,修单车、配钥匙、补锅底。每每想起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刚刚奋斗的情景,徐先海就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入睡。最近,他又做了一个决定,聘请一位保姆为他书写回忆录。回忆录里,记录了一位贫苦农民出身的孩子,从吃不饱穿不暖住帐篷,到上个世纪80年代凭自己的努力当上“万元户”,如今有车有房、儿孙满堂幸福生活的全过程。

回忆录·80年代前

能吃饱就是最大目标

徐先海在回忆录里写道,我于1928年农历五月十六日出生在河南省兰考县南丈乡徐洼村,家里很穷,老老少少一共有12人。一年下来,全家人都没能吃上几回肉。我6岁的时候,就跟着爷爷一起做绿豆粉丝和粉皮生意,这些都是北方的一种食品。我那时候年纪小,就负责赶驴推磨,全家人靠卖粉丝和粉皮糊口,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根本不能靠它赚钱。

这样过了四五年,爷爷老了,我父亲和叔叔又都在外当兵,家里缺少男劳动力,粉皮生意就停了。可一家人还是要吃饭啊,我们全家就去地主家帮干活,田地的收成按地主七成我们三成来分配。这样的生活维持了几年,可收成越来越不好。后来,除了我和我爷爷在家,其他亲人都到外面讨饭去了。

到了1947年,我参加了华东三野部队后勤部做保卫人员,每到一处,部队首长都特别尊重老百姓,和老百姓讲话也有礼貌,我深深地感受到,还是跟着共产党走好。后来,我在部队的修理厂做修枪炮的工作。1951年,我进了徐州机务段上班。几年后又到了贵州工作,当时我已经有5个子女了,有阵子,我们几户人就住一个30多平方米的帐篷,条件很艰苦。

1964年,我从贵州调来广西南宁的铁路部门工作。至今,我已经在南宁生活了40多年了。

回忆录·80年代初

在亲友的反对下干起了个体户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80年代要加强现代化建设,提高国民的收入。徐先海想,我是赶上了好时候了。1981年,已离休两年的徐先海用100元做本钱,自己配做了一辆拖斗单车,开始干个体。

徐先海在回忆录里提到,刚开始家人个个反对,他们觉得干个体太累,而且怕有政治风险。我的亲朋好友也都不支持我,那时候是改革开放初期,做个体行业的人还不是太多,亲友为我担心:“你不怕别人说你是‘挖社会主义墙角’?”我说:“我不怕,国家都改革开放了,有什么好怕的?”

我每天都开着小拖斗车,带上我的工具和配件,轮流到附近的各学校和各小区,为居民修单车、挽锅底和配钥匙。虽然我在部队修过枪炮,在地方铁路部门又修过火车头,但刚干个体时也是困难重重。

我记得第一次帮别人配钥匙时,那时还没有机器打磨匙孔,我是用凿子一点点地磨出匙孔的。由于技术不熟练,配一把钥匙竟花了几个小时,占用了别人好多时间,我不好意思要他的钱,好在对方也没怪我,我就当是自己给自己交了一次学费。

刚干个体,虽说有困难,但我从不灰心。我每天风雨不改,起早贪黑,吃苦耐劳。有时候大半天喝不到一口水,有时上午10点过后才吃早餐。持之以恒的坚持之后,我的技术越来越好,也迎得了好的口碑。

回忆录·80年代中期

当了“万元户”也不敢承认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我生意最红火的时候,虽然配一把钥匙只挣几角钱,但找我配钥匙的人很多。80年代时,很多家庭都是烧蜂窝煤,锅底很容易坏,所以找我换锅底的人也很多。我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要知道,那时候我一个月的退休金才50多元。

干个体没几年,我就成“万元户”了,当时“万元户”可算是有钱人了。但当时环境还是比较保守的,我也怕露富。所以每当别人笑着问我:“老板,现在是‘万元户’了吧?”我总是推托:“哪里哪里,哪当得上‘万元户’?”但听着别人叫我“老板”,我心里还是乐滋滋的。

我们家的生活随之大大改善了,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的住房也改善了,还花700元买了一部相机,这在当时可是奢侈品了。手里有点钱后,有空我就带小孩去北京等地旅游,平时吃得也好了。有时间我还找朋友去喝喝早茶,南方大厦顶层的旋转餐厅是我常去的地方,这在当时可是很新潮的事。

回忆录·80年代后期

生活更好了还上了报纸电视

到了80年代后期,我要了一个固定摊点,生意更好了,而我家的生活也更好了。我经常到学校和小区搞义务修理,平时看到有残疾人或年纪大的顾客我也不收他们的钱,想起我以前吃过的苦,我就觉得能帮一点别人就帮一点。我还获得过工商部门评选的“先进个体劳动者”称号。

那时候,几家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都来采访我,报道我的事迹,可惜,这些报纸都没能留下来,只有一张黑白照片我一直珍藏着,那是当时一位记者在我给人补锅底时拍下来的采访图片。现在看照片,还能很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

回忆录·2000年后

儿孙满堂有房有车

我的年纪渐渐大了,90年代后我就把店关了,在家休养。后来我又换了一套更大的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我的几个子女都很争气,现在的生活也都非常好,儿孙满堂。老伴去世了,我现在一个月领着2000多元的退休金,衣食无忧,子女三天两头就来看我。现在大儿子和小女儿都有房有车了,老三也准备买小汽车了。感谢党的富民政策,想起改革开放,我的心就感觉是永远沉浸在春天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