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构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全区上半年工作会议强调的重要内容,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用科学发展理念谋划农业,积极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

用科学发展理念改造传统农业经营理念,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激发新农村建设活力的必由之路。一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始终把粮食安全摆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完善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食单产,保证粮食总产稳定。二是强化基地建设。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办好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三是加大培植龙头企业力度。着力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基地+公司+农户等方式,促进产供销一体化,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优势农业产业、名优农产品。四是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中介服务组织和各类农业协会,建立和健全流通网络。通过加快发展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的农村服务业,为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实现农业技术与优势产业对接,优势农产品与市场对接,逐步提高农业的市场化和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五是积极树立品牌意识。树立和增强品牌意识,积极打造地方品牌和绿色品牌。通过品牌将特色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将优势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增收。

二、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

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高新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一是狠抓农业科技人才。现代农业实施的主体是农村广大群众,广大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直接关系着产业发展能力。加快建设农业科研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抓好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通过农业科技项目研发,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为农村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门人才。二是狠抓农业创新能力。建立县、乡、村科技推广网络,强化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农业技术推广职能,积极开展科技咨询和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帮助农民提高科技意识,积极开展节约型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一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我区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弱,要切实抓好水利这个打基础利长远惠百姓的大事,加强旱片治理,大规模兴修水利,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发展新型农用工业。抓住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加快农机行业技术创新的结构调整,加大农村耕田机、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具的普及力度。积极引进、推广一批等轻型农机具。积极发展新型肥料、低毒高效农药、多功能农业机械及可降解农膜等新型农业投入品。三是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解决饮水、用电、行路、等难题,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局面,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用科学知识培育农民,激活农业发展活力

构建现代农业体系,需要一大批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实施职业技术教育,保证农村青少年学到知识、有文化、懂技术。同时,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保证农村适龄青少年上得起学、念得起书,绝不能产生新的文盲、半文盲。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以现代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加强对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针对农民注重实效,喜欢“眼见为实”的特点,采用送杂志、送科技、送技术,以实际效果打动农民,提升农民改变自我的意识,逐渐实现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和造就。同时,面向城乡劳动力市场需求,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三是强化信息培训。积极将电话、电视、电脑网络三大信息传播渠道有机整合在一起,加大农业信息的覆盖面,努力提高农民对信息的使用效率。同时,为广大农村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动态和寻求所需技术、品种创造条件,尽可能使农民减少和避免因盲目发展造成的损失。

(作者张家寿 系自治区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