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0年,李秀念(右二)与同学留影照片,姑娘们都穿着解放鞋。

1993年,李秀念(前排左一)穿上了白色的运动鞋。

2007年,李秀念(中)与亲人合影,这时的她,更注重审美。本文图片均为李秀念提供
改革开放30年,广西少数民族同胞生活发生变化有多大?凌云县沙里瑶族乡果卜村那播屯村民李秀念珍藏着十余张新老照片,这些照片中的一些小细节如实记录了30年来瑶胞的生活变迁。
42岁的李秀念是果卜村委会副主任,从1993年起,她一直是凌云县人大代表。最早的一张照片拍摄于1980年,这张黑白照片对她来说是一次奢侈的消费。李秀念告诉记者,当年她初中毕业,与同班的3名要好的姐妹搭乘班车,来到凌云县唯一的一家国营照相馆、拍照留念。照片中的4名瑶族女孩,穿着民族服饰,笑容里有着那个年龄特有的羞涩。照片的背景是一张椰林画——当时,她们中没有一人知道那是椰子。照片中,4个女孩子都穿着当时风靡大江南北的解放鞋。李秀念说,当时,姐妹们决定去拍照时,能找出来的最好的鞋子,便是两元一双的解放鞋。
1993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的李秀念会后与其他4名人大代表的合影留念。照片中,李秀念穿上了白色的运动鞋;左边两女子则穿着传统的手工布鞋;另两名女子仍然以解放鞋与民族装“搭配”。白色运动鞋8元一双,没有牌子。在李秀念的记忆里,这双白色运动鞋“很少运动”。“当时,村里村外,没有一条好路。迈出家门口,就是泥巴路,白色鞋子一会就脏了。”
2000年,李秀念家花近10万元,修建了两层楼房,门口还与刚刚开通的村道连接。2007年底,李秀念与自己姐妹合影留念。李秀念与姐妹们随意坐在田埂上,神情轻松而自然。照片中的李秀念穿着秀气的小布鞋,她的另3名姐妹则穿着白鞋白袜,与黑色为主调的民族服饰搭配得当。李秀念告诉记者,只要穿上民族服装,她都会以黑色小布鞋与其搭配。李秀念说:“这就是审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