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先 民生为要 民生为重
——八谈贯彻落实全区上半年工作会议精神
民生为先,民生为要,民生为重。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区发展新跨越,必须紧紧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统筹兼顾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有效地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国以民为先,民以生为先”。以民生为先,就是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富民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是关注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加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有充足的物质保障。今年是自治区成立50周年。回眸半世纪,我区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还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还比较滞后,城乡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高。站在新的发展历史起点上,要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必须以改革开放为突破口。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步伐,带动经济全面发展;通过加快发展实现群众的发展愿望,保障群众的利益需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为我区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探索平台,我们要借力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经济管理机制,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升级,实现我区跨越发展。
以民生为要,就要真诚关注群众切身利益需求,顺民意,谋民利。我区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任重道远,困难多、头绪多,必须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在推进我区社会建设、提高公共管理与服务、改善民生制度建设方面的运用。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健全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升社会管理质量与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建立完善保障民生的服务体系和网络,为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提供制度保障,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为群众所享。以民生为要,一定时期和阶段还要集中力量、集中财力,为民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帮助特定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心中有民,方能为民;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发展就有了方向。以民生为重,必须全面推进文化的建设与繁荣,为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发展创造条件。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文化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财富的增长和群众生活改善越来越有赖于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对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人,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改善和保障民生,必须更新观念,强化文化价值观念。通过政府调控和政策引导,推动我区文化事业的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创新,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通过文化的涵养与积淀,提升群众素质,开拓群众视野,开阔群众胸襟,培育现代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智慧与力量,推动民族的全面进步与繁荣。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把顺民意、谋民利作为想问题、办事情、谋发展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真诚关注民生,真情重视民生,真格保障民生,真正改善民生,我们就能赢得民心,齐心协力,共同建设一个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