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人和。9月1日,记者在南宁市青秀区采访,欣喜地发现,在这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沃土上,人心思善、人心向上、人人尚美、争先创优正蔚然成风,城区处处以蓬勃的朝气、崭新的面貌,诠释着文明城市创建的丰富内涵。
服务至上——
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青秀区坚持以民生为本,规范政务行为。区委书记肖志钢对记者说:“我们始终把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首要任务,集中办好一批实事,说到做到,取信于民。”
该城区深入开展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办事效率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全面建立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首问负责、否定报备、失职追究和效能考评制度,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推行“一头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公开承诺、限时办结”的高效政务服务。
在建设文明社区方面,以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着力点,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大力开展进社区为民利民服务活动。在科教、文化、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基础上,组织引导30多个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将服务延伸到社区,为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急、难、险问题。
在建设文明村镇方面,坚持城乡统筹发展,重点落实示范村和集镇所在地环境整治,组织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活动,帮助解决农村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问题,打造“农家乐”、“民评村干”等创建亮点。
在建设文明行业方面,城区工商联合会牵头广泛开展“创文明行业,建和谐社会”活动,从解决群众对行业服务各种“不满意”的问题入手,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突破口,全面推行规范服务、诚信服务、延伸服务;积极推行机关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并完善政务网站。
综合治理——
建设平安公正的法治环境
肖志钢告诉记者,青秀区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创建“平安青秀”为抓手,完善服务群众机构和矛盾排查调解体系建设,建立以城区群众工作部为核心,以街道(镇)群众工作站为依托,以社区(村)群众工作室为基础的全方位、立体式三级“一站式”工作网络。今年1-8月,全城区共调处民间纠纷372件,调处成功343件,成功率92.2%,化解群体性事件4件676人次。
在综合治理中,青秀区落实领导干部下访、约访等基层基础信访工作制度,一大批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社会矛盾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加强综治基层组织网络建设,全面推进和谐建设在社区、在机关、在家庭,全力打造“平安青秀”。
同时,他们排查社会不稳定因素,全面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活动,重点开展“命案必破”、打击“两抢”等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推进城区“打防控”体系建设,实现了“三个确保”、“两个零指标”和“五个防止”的目标。去年春以来,共立刑事案件4304起,较2006年同期下降10.7个百分点。市民对查处聚众赌博、卖淫嫖娼和制、贩、吸毒案件的满意度为92%,对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逐年下降满意率达95%,全面实现3年平安创建目标。
建管并重——
建设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该城区紧紧抓住市场监管、窗口行业服务、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三个重点,着力建设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该城区在企业广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活动和“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等活动,依托消费者协会和工商投诉点,开展企业“重合同、守信用”认定公示活动。星湖路电子科技一条街、东葛路通信器材一条街等被推荐为自治区第二批“无假冒伪劣商品示范街、示范店”。
继续实施“建设工业百家亿元企业工程”,重点扶持潜力较大、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发展壮大;坚持开展“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四家班子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深入400多家企业,切实为企业解决涉及规划、用地等问题;城区工商部门制定11项配套制度,做到以制度促管理、以监督促规范;把伶俐工业集中区和二塘工业园区结合起来,统一整合资源配置,统一指导项目建设,积极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职能,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便捷高效服务,为投资商入园创造最优的环境;打造埌东商圈,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以人为本——
建设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青秀区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创新市民教育的载体,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针对不同的未成年人群体,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融洽邻里情”、“和谐社区(村)大家谈”、“学道德楷模,树文明新风”、“爱心超市”、“温馨话室”等活动。针对老年人开展“送温馨、送健康、送欢乐、送关心”活动,为孤寡老人提供良好服务。针对特困家庭,各级文明单位主动结对济困,为他们“办实事、解忧难、送温暖、献爱心”,引导他们把治穷与治愚、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做到“五扶”(生活上扶贫、精神上扶志、智力上扶学、发展上扶技、工作上扶业);目前,已有327个文明单位与特困家庭结成帮困对子。
和谐发展——
建设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着力建设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是创城的一大特色。”青秀区区长赵禹鹏说。
青秀区高度关注并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营造洁、齐、美环境,不断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内涵和外延:如完成城区二级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建设,创新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自行车夜巡队,实行24小时保洁制度,建立健全“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等。始终做到“五个不动摇”,即坚持每周末大扫除不动摇;坚持城区领导联系街道不动摇;坚持城区部门联系街道不动摇;坚持组建督察队伍,整治“五乱”不动摇;坚持充分发挥办事处、村、社区作用不动摇。
目前,他们投入1000万元,对民族大道、东葛路、竹溪大道等沿街楼宇进行“穿衣戴帽”;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平台,加快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让居民拥有“家庭医生”;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和落实城市低保指标。目前,98%以上低保对象对城区的低保工作表示满意,无低保对象上访的现象。
优化管理——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绿色,是南宁这座城市的标志;绿色,也是青秀区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该城区党委、政府坚持与辖区单位签订园林绿化达标竞赛目标责任书,广泛开展群众性植绿、爱绿、护绿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去年春以来,该城区已完成树木种植15万株,组织辖区单位完成义务植树任务,义务植树尽责率89%、建卡率100%,实现绿化覆盖率40.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86平方米。
优美的环境,提高了人的素质,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最近,又有两家医院和3所学校分别荣获南宁市级绿色环保医院和绿色环保学校、幼儿园称号,8个社区(小区)荣获自治区级绿色环保社区(小区)称号,城区被评为南宁市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