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和谐公交需要换位思考 多点理解文明就在身边

生活报记者 覃燕燕  实习生 黄敏莹 赖冬梅  

本报讯  “公车文明出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司机、主管部门和乘客都有责任。”昨日,本报和广西新闻网“报网互动”推出的“公交之旅”讨论热线继续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不少读者和网民都为“文明公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当日,又有40多名读者拨打本报热线0771—5690907反映南宁公交相关问题。广西新闻网推出的相关专题浏览量达到数千次,许多网友跟帖发表意见。讨论热线0771—5690907今晚8时关闭,欢迎读者来电讨论,亦可登录广西新闻网红豆社区“民生在线”论坛跟帖发表看法。

“他们的工作压力和强度都很大,是我们无法体会到的,走走停停,不仅需要时刻注意路面状况,还要面对不同的面孔和问题……”南宁市民赵女士认为,司机有点脾气可以理解。并表示,大家应该看到,南宁大多数司机都很热情认真,乘客不要老是指责司机,要学会换位思考。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则告诉记者,平时每位乘客上车,司机可以提成1角,而老年人上车,司机就没有提成了,所以有的司机拒载老人,这样很不好。此外,老人乘车应尽量错开上下班高峰期,不要为点小事就吵。大家心态都应平和点。

“文明行车,不只是公交车司机的责任,每一个市民,都应从我做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明行车。”南宁市民黄女士对记者说,她以前在其他城市生活过,发现市民坐公交车时,都是“人等车”,而南宁有些市民却是“车等人”,非要等到公交车开到自己面前,才招手上车。她表示,这样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并希望乘客们以后看见车进站后,自觉上车。

“作为乘客,态度也不能太‘牛’。我建议,老年人上车的时候,都能主动将证件打开,并注意礼貌用语。向司机问路时,也不要‘哎、哎’地称呼对方,一点都不礼貌。”黄女士说。

而网友“水位”说:“应统一在所有公车前面右下角,用大号字体标明多少路车。这样好几辆车一起进站时,市民也能识别,这件人性化的小事,在成都市做得很好,南宁可向其学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