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艺术学院70周年庆典会场。实习生 李剑菲摄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欢庆多耶》浓情上演。记者 李伟国摄
广西新闻网南宁10月29日讯(实习生李剑菲)风雨砥砺,岁月如歌。跨过70年的历史长河,广西艺术学院迎来了70华诞。10月28日下午4时,广西艺术学院校内彩旗飞扬,欢歌笑语,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70周年庆典大会正在此间举行。
庆典大会上,主持人宣读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文化部教育科技司、中国文学艺术届联合会、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等送来的贺信。
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黄格胜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学校向出席庆典的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为学校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师生员工及离退休老同志表示崇高敬意,向关注和支持母校建设与发展的广大海内外校友表示亲切问候,同时还向关爱和帮助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兄弟院校、友好单位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他简述了广西艺术学院的发展历程,他说:“回首七十年的艺海扬帆,我们共同追寻着同一个梦,这同一个梦里,伴随着同一首歌,这同一首歌里,飞扬着同一个旋律,让几代广艺人痴心不改,无怨无悔地从漓江岸边,走到了相思湖畔,从相思湖畔走到了美丽的南湖之滨。70年来,经过几代广艺人的艰苦奋斗和励精图治,我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教学设施先进、学科建设发展良好、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水平较高的综合性艺术院校,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庆典大会上,一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欢庆多耶》浓情上演。舞蹈《色彩的舞动》、朗诵《欢天喜地祝福广艺》、情景书画《春华秋实》、服装表演《用另一只眼睛看世界》等节目精彩纷呈,70周年庆典大会集喜庆、感恩、阳光、华美于一体,笑声、歌声、掌声连绵不断。
相关新闻
广西艺术学院坐落在素有绿城美誉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她的前身是1938年徐悲鸿在桂林倡导创办的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1946年,艺师班与榕门美专合并为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53年,广西艺专合并到武汉中南美专和中南音专;1958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恢复重建广西艺专,1960年,广西艺专升格为广西艺术学院。
七十年来,广西艺术学院的师生员工们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学校现拥有桂林中国画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影视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成人教育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等11个教学单位。
本着“强化优势、扶持新办、结合地方、合理布局”的原则,学校主动适应广西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需要,适时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布局,依托重点和传统学科优势,打造专业的品牌和特色。学校从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学生,现已开设有13个本科专业,其中绘画专业、广告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以黄格胜教授为课程负责人的《山水画写生》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校从1990年开始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已拥有音乐学、艺术设计、美术学等三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音乐学被评为广西高校重点学科,美术学、艺术设计学、舞蹈学被评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至今年9月,学校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4905人,研究生467人。
学校为学子们提供良好的艺术学习和实践环境,设有音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美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音乐实验教学中心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计实验教学中心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加大人才引进和师资培训经费投入的力度。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学校现有教授35人,副教授110人,讲师213人,硕士以上占专任教师比例达29.4%,副高以上比例达36.9%。
我院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斐然。全国政协常委、院长黄格胜教授长期坚持教学和科研创作,出版个人画册三十余本。2006年黄格胜教授应邀赴美国进行学术交流,成为第一位登上美国国会图书馆讲台的中国画家,黄格胜教授获得全国高校教学名师称号,音乐学院龚小平教授获得全区高校教学名师称号,中国山水画教学团队、艺术设计教学团队获得“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称号,2008年,中国山水画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充分利用地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突出人才培养的地方特点,更好地服务广西经济文化建设”这一鲜明的办学特色,为繁荣地方艺术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院在教学改革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音乐学科坚持从事民族民间艺术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使科研、教学两者互动,相得益彰;美术学科所实施的专业工作室制和导师工作室制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强化了人才培养的特色;设计艺术学科 “项目引入课堂、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舞蹈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中,努力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机会和条件,学生经常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演出和大型文艺晚会的节目编创,师生创作和表演的舞蹈作品《壮族大歌》、《追潮》、《埋伏》、《走在山水间》、《山娃仔》、《问月》等在全国各类舞蹈大赛中获得表演、创作金、银奖20多项。
建校至今,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64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2005年至今,学校共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优秀教材7部。2006年至今,学校共承担省级政府项目19项,获得科研经费59万元。学院“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研究中心”、“漓江画派艺术研究中心”、“动漫艺术研究中心”被批准为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5年,学校教代会提出了到2015年,把我校建设成为具有民族艺术特色,在东南亚地区有一定影响、处于全国同类高校先进行列的综合性艺术院校的奋斗目标。不断提升的办学实力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兄弟院校的充分肯定。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
校庆专题链接:http://www.gxai.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