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10月30日广西民族大学讯(校园记者王凯 韦燕 黄才源 ) 10月27日,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主办的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民族大学拉开序幕。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赵阳、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文宣司副司长郭锦玲、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曾敏之、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张炯、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饶芃子、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顾问蒋述卓、广西文联主席潘琦、以及广西民大党政领导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开幕式。参加本次研讨会的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文莱等国和中国内地及台港澳地区的学者、作家共200余名代表。开幕式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列耀教授主持。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赵阳副主任在致辞中说,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是由暨南大学主办、具有全国性和权威性的学术团体。学会自成立以来,在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世界华文文学界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华文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海内外学者和文学研究界的广泛关注。希望广大华文文学作家和研究者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大背景下,尽情抒写华人在世界各地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认真研究世界华文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总结华文文学创作的宝贵经验,为推动世界华文文学创作研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曾敏之教授回顾了世界华文的发展历程,他说,选择南宁这一东盟桥梁,选择民大这一平台作为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地,大大提升了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国际性。同时,他也借此机会谈了自己在文学交流上的感受: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文学运动受到外国文学作品思潮的巨大影响,外国名家翻译作品的引进,拓展了我国文学的视野,但是由于作品翻译的局限性,我国古典优秀的作品在走向世界文坛的路上困难重重,文革十年,中国文学几乎处于封闭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华文文学迎来了新的转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辉煌成就证明了中华民族的无限潜在力,我们应该利用历史机遇,将世界华文文学与世界文化接轨,更好地对外宣传华文文学,并凭借外语在世界文坛中争取一席之地。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饶芃子说,世界华文文学是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广,中外文化交流日渐增多,世界华文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而华文文学的研究也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领域——海外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的成立,得到了许多海内外学者的支持,并积极参与到其中来。30年来,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已经在国内成功举办了15届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两届华文文学研究机构带头人会议,两届华文文学高峰论坛以及一届全国性的世界华文文学教授研讨会。同时在国内的不同地区也举办了许多主题不同、形式不一的华文研讨会。如今已有自己的协会与刊物,并拥有一支完备的研究队伍以及数以百计的研究著作的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已经成为学界的大树,影响遍及海内外。而本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的主题是世界华文的学术前沿,并按照当前华文文学研究状况分为东南亚华文文学新进展、国际新移民文学的新思考、华文文学中的女性书写、两岸四地文学整体研究四个分议题。华文文学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学术领域,希望世界华文文学作家和研究者不断超越自己,带领华文文学走向更大的辉煌。
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张炯说世界华文文学日渐成熟,华文本身有很大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世界华文作家的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广泛与频繁,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局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给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而新兴的移民现象,无不带去了中国文化,无不开拓了华文文学。如今华文文学繁荣的局面,离不开世界各地华人的努力,但是由于研究队伍的分布地域广阔而分散,准确把握华文文学新的发展与变化相当地困难,这次会议通过大家的讨论和交流将能更好地把握当今华文文学的发展动向。大家欢聚一堂,交流彼此的著作与资料,结识更多的朋友,将进一步推进华文文学事业的建设。
广西文联主席潘琦说,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凝聚力,这是中华民族存在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力量。广西能举办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感到无比地欣慰与自豪。广西是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自古是百越之地,广西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文坛人才辈出,硕果累累,而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畔涌现出的相思湖作家群更是八桂文坛的中坚力量,广西文坛以边缘崛起的姿态,成为一道绚丽的文学景观,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走向世界,并且深入世界。
本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7日下午、28日上午举行三场报告会,针对东南亚华文文学新进展、国际新移民文学的新思考、华文文学中的女性书写、两岸四地文学整体研究四个主题进行讨论,并于28日下午举行闭幕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