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农信社农业贷款独占九成 服务县域经济

怒放八桂的一朵金融之花

——广西农信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记者邓萍 通讯员卜珉

  在八桂大地,有一家营业网点最多、覆盖范围最广、服务群体最大的金融企业。她植根于城乡沃土,支持“三农”放贷最多,服务中小企业力度最大,金融服务承接产业转移最有力……她就是广西农村信用社。

  在自治区将迎来50华诞之际,迎来三岁生日的自治区信用联社发挥网点多、机制活、客户广等优势,努力打造“广西人的银行”、“植根八桂大地的银行”、“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银行”三个品牌,不断增加信贷投入,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三年来,广西农信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160.68亿元,其中累放“三农”贷款754.93亿元,发放小企业贷款463.70亿元。自治区信用联社连续三年荣获自治区政府颁发的“金融机构支持广西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和2007年度“小企业融资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固本强农:农业贷款独占九成

  “本事本事,有本才能做事。我们发展经济的本钱是农信社给的。”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一朱姓农民聊起他的创业经历时,充满了感激之情。他向记者展示一张盖有当地信用社公章的贷款证(授信表),自豪地说,“我就是凭着这个贷款证向信用社贷款,大种柿和橙,建起这三层小楼,接待来村观光的游客。现在我的贷款已经还清,每个月都是纯收入了。”

  具备“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优点的贷款证,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广受农户欢迎。截至2008年8月底,全区农信社为292.99万农户发放了贷款证,贷款证核定贷款授信总限额为183.23亿元。而这仅仅是广西农信社提升支农服务水平的一个缩影。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自治区信用联社成立以来,通过制订信贷指引、给予倾斜政策、加强业务指导、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等举措,积极引导全区农信社持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投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各级农信社紧紧围绕自治区关于“主攻畜禽、扩大水产、优化粮经、提升林果、确保增收”的结构调整思路,加大了对基础农业的信贷投入。累计发放禽畜养殖贷款70.15亿元、水产养殖贷款26.67亿元,有效地支持了当地“菜篮子”工程建设。累计发放农田水利贷款10.94亿元,支持农民增加科技投入,扩大优质和良种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配合政府抓好“吨粮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粮食单产、品质、效益。累计发放林业贷款24.21亿元,支持林果种植面积1.11万亩,有力地推进了“提升林果”的结构调整,促进了地方经济林和水果种植产业的发展。三年来,全区农信社累计发放“三农”贷款754.93亿元,农业贷款余额一直占全区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90%以上。

  我区农信社不断拓展支农服务领域,有力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对广西的优势产业制糖业,农信社一方面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方式向农民发放甘蔗种植贷款,确保制糖企业有充足的原料;另一方面,以“机器设备抵押担保+白糖质押担保”的贷款方式,支持制糖企业实施技改、收购原料蔗,扩大产能。三年来,全区农信社向广西农垦糖业、南宁糖业、南华糖业、湘桂糖业等企业发放贷款30.92亿元。目前,广西农信社还把这种支持广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信贷服务方式逐步推广到木薯、蚕茧、亚热带水果等行业。

  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化,自治区信用联社创新了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从原来的1-2万元提高到3-5万元(对种养大户最高可达10万元);贷款用途从种养、加工扩大到农村工商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餐饮业,还有建房、教育等消费领域。在授信额度内不需担保可以随用随贷,对“信用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的农户在浮动幅度上给予适当的利率优惠,并确保持贷款证农户在授信额度内贷款满足率达100%。目前全区在各级农信社有贷款余额的农户数287.68万户,农户贷款余额343.74亿元。

  扶持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

  鹿寨农村合作银行专门为当地缫丝企业推出一项无需抵押的信贷业务——封闭贷款,使缫丝企业暂时无法变现的库存转化成了流动资金。在鹿寨农合行的支持下,鹿寨县缫丝企业由原来一家增加到目前的7家,工人由50人增加到3000人,生产线由3组扩大到36组,鹿寨县因而成为广西最大的缫丝生产基地。百色右江农村合作银行在认真调查后,对百色新丰业畜牧有限公司发放了100万元的信用贷款,解决了该企业无有效资产抵押而难以得到贷款的问题,帮助该公司培育了年产3万头优质瘦肉型猪及种猪示范基地。

  像这样得到实实在在帮扶的小企业还有很多,这种贴心的服务源于广西农信社在改革发展中,不断解放思想和创新的结果。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已成为广西农信社服务县域经济的新品牌。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小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支持,制约了发展速度。自治区信用联社提出“巩固‘三农’阵地,积极支持个体经营户和小企业发展,努力打造农信社信贷服务新品牌”的经营新思路以后,全区农信社小企业授信客户和贷款余额每年增长10%以上。

  近年来,各级农信社积极扶持小企业发展。他们主动上门了解小企业金融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树立“让利于企”的理念,制订了小企业贷款利率定价机制,降低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减少小企业融资成本。目前,全区农信社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已由过去平均50%~60%下降到10%~30%,对一些优质客户还执行更优惠的利率。

  “只要有需求,就提供贴心的服务。”针对小企业贷款“金额小、笔数多、周转快”的特点,全区各地农信社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简化贷款手续,优化小企业业务操作流程,开通了小企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为破解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我区农信社初步探索出产品质押担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活体产品抵押贷款、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贷款、流动资金最高限额循环贷款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金融新产品。近年来,全区农信社小企业贷款以年均27.71%的速度增长,被众多小企业誉为“成长伙伴”。

  配合开放开发:服务产业转移

  去年全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后,我区进一步实施对外开放开发战略,大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

  自治区信用联社积极配合自治区开放开发战略,并明确支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一是加大对各地强优企业、大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支持承接以汽车、工程机械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和以铝为重点的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信贷;积极支持改造提升糖业,培育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积极支持承接以发展海洋产业、生物产业、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我区强优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二是以社团贷款、银团贷款的方式,大力支持沿海工业园区建设、港口建设以及公路、水、电、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

  广西各级农信社结合当地的综合成本、区位、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准确把握承接产业转移信贷服务工作的着力点和信贷支持重点,做好支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其中,梧州、贺州两市农信社利用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对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及时给予资金支持。2007年以来,两市农信社已支持承接产业转移项目70余个,贷款金额近5亿元。2007年至今,全区农信社支持的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涉及制糖、蚕丝、淀粉、酒精、电子、服装、五金、有色金属加工等优势产业,累计发放11亿多元贷款,支持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21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