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50大庆]田东作登瑶族乡各族群众“有钱一起赚”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50大庆报道 记者 王万程

“别看我们乡有5个民族,大家可是一条心,都是一家人。”11月22日,记者前往百色市田东县惟一的民族乡——作登瑶族乡采访,村民聊起当地各民族的和谐互助时一致说:“谁先富了,都不忘记带着乡亲一起富。”

作登瑶族乡有壮、瑶、汉、侗族和仫佬族5个民族8477户37888人。在民族习俗上,他们有着各自的传统特色,但在经济发展上,无论是谁“先走了一步”,都不会忘记向乡亲们传递经验,“拉兄弟们一把”。

黄继精是壮族人,他偶然发现,用本村的竹子编织猪笼出售大有文章可作。于是,动员全家人到县城编织猪笼,全家6口人,一天收入就达90元左右。黄继精瞄准市场需求,始终坚持在市场竞争中以质量取胜,他家编织的猪笼好看又实用,深受顾客青睐,很快“淘”到人生“第一桶金”。

“老黄找到了好门路。”有村民羡慕地找上门来请教,开始还担心老黄不肯教。但黄继精爽快地一笑:“有钱大家一起赚。”他手把手地教会了村民快速编织猪笼法,并改进了编织技术,使每人每日收入提高到30元左右,大大地激发了村民编织猪笼的积极性。

如今,在黄继精的引导下,该村已有周恩平、颜保忠等50多名各族群众到县城编织猪笼,其中有的已在县城购地建起楼房。

兰美识是作登瑶族乡坡教村人,瑶族。随着百色市芒果产量剧增,对包装盒需求量迅速增长,她抓住商机,到南宁租房子办起纸箱厂。由于她守信用,重质量,上门订货的客户与日俱增,厂子的生产规模也逐渐扩大。

一些乡亲找上门来,也想闯出个致富门路,但苦于没有资金建厂。如何帮乡亲们一把?兰美识琢磨了一阵子,决定扩建加工厂,为乡亲创建就业平台。目前,她的纸箱厂已安排本村40多名各族群众进厂务工,这些群众在培训期内月工资大约400至500元,正式上班后,每名工人月工资可达700至800元。

“把厂子办大点,争取安排本乡更多的农民就业。”这是兰美识的目标。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