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号卡通造型:捧出美酒贺佳节
地点:民族大道七岔路口21时代城一侧
设计说明:手捧“竿儿酒”,吹着竹笛,着节日盛装的仡佬族青年,以美酒敬八方宾客,庆祝自治区50大庆。徐庆成、文彩云翻拍
芦笙吹响民族情、铜鼓声声贺佳节……从11月29日晚起,14组反映我区少数民族生活生产情景的民族卡通人物造型,将陆续“走”上南宁街头,与广大市民见面。
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将至,首府节庆的气氛日渐浓厚。11月25日本报报道了我区50大庆期间,民族大道将变身“民族街”,并摆放民族卡通人物造型后,引起市民极大关注。设计这些民族卡通人物造型是从哪些方面考虑?这些造型又有什么美好的寓意?将会摆放在南宁市的哪些路段?11月28日至29日,记者辗转找到负责该项目的设计实施方——广西英杰广告有限公司进行采访,了解到设计、制造这些民族卡通人物背后的故事。
该公司总经理董超英告诉记者,大庆期间,在南宁民族大道摆放民族卡通人物造型这个创意,从今年春节后就开始酝酿了。今年3月份方案拿出来后,在南宁市召开的论证会上得到了多方一致认可。不过,民族卡通人物的神态、服饰、动作等,需要如何设计才能更加生动形象,值得琢磨,方案因此多次修改。
据介绍,经过多次论证,南宁市最后决定,从民族大道三岸收费站到邕江一桥沿线,摆放14组民族卡通人物造型。14组造型共60多个卡通人物。这些人物造型“身高”大约在1.7米至2.0米不等。其中,有的反映劳动生产场面,有的是生活片段,既反映各民族生活习俗又兼顾了民族文化特色,融入了各民族生产生活的诸多元素。通过这些民族卡通人物造型,如欢歌笑语对歌、盛装喜庆丰收等,反映我区各民族繁荣、团结等等。
其次,这些卡通人物造型,有的是单个民族人物组成,有的由多个民族人物组成,反映了广西壮、汉、瑶、苗、回等民族的生活生产情景。
卡通造型的制作也并不简单。记者了解到,从最初的泥稿,到制作石膏模、作硅胶模、用玻璃钢铸成人物造型,再到打磨、上色,卡通人物正式“出炉”前总共要经过6道工序。而为了在保证质量又保证工期的情况下完成好这一任务,项目负责方租用了两个场地制作,30多名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赶工。目前,大部分的卡通造型已经制作完成,还有部分没有完成的,也正在进行最后的上色等收尾工作。
11月29日晚,民族卡通人物造型负责方将已经制作完毕的几组造型,沿五象广场往南湖方向,摆到之前定好的位置。在12月5日前,所有民族卡通人物造型都将一一亮相南宁街头,为自治区50大庆营造热烈、欢快和祥和的喜庆氛围。
相关专题
| 上一页 |
| 第 [1] [2] [3] [4] [5] [6] [7] 页 |
| (支持“←、→”键翻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