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卢建宁
走在南宁市西乡塘区的街道上,整洁的市容、干净的路面,让人们觉得非常舒适和惬意。这背后,凝聚的是西乡塘区环境卫生管理站党员职工奋战在“城乡清洁工程”一线的辛勤汗水,闪耀着他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西乡塘区环卫站党委的领导下,环卫工人用手中的扫帚,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写出了不平凡的篇章。
让党员先锋旗帜在街头飘扬
5月的一天,晚上8时,西乡塘区环卫站党委书记陈昌雄、站长李仕奎换上工作服,和党员组成的“夜间保洁队”来到友爱广场,开始广场活动的保洁工作。从友爱路至龙胜街,环卫站党员领导和一线工人手持扫把,将路上的垃圾清扫干净。
环卫工人的战场就是街道。尽管西乡塘区环卫站党员干的是苦、脏、累的活,面对的是福利待遇差、社会地位低、安全隐患多的现实,可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共产党员身份和职责。在南宁市全面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为了补充一线工人的严重不足,西乡塘区环卫站党委组织该站170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夜间保洁队”,散布在各条大街小巷,从每天晚上8时到12时,与一线工人一起捡垃圾、一起扫地、一起推车。
搞好城区环境卫生,还要发动群众。衡阳西路是西乡塘区环卫站的“党员示范街”。刚开始,党员们上门宣传门前“三包”时,被人扫白眼、不配合工作,备受委屈。经过党员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群众不仅给予理解,还积极配合工作。店铺业主在门前都安放了垃圾筐,市民也逐渐养成了不随地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如今,该路段已成为辖区环境卫生的精品示范路段。
在示范街的辐射下,环卫站党委还创造性地设立了“党员示范街”、“党员红旗路”、“党员红旗岗”、“党员红旗车”,使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建设坚强的党组织堡垒
西乡塘区环卫站有2000多名职工,负责辖区737万平方米道路的清扫保洁和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工作,负责辖区内70座公厕和17座垃圾压缩中转站的管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如何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环卫站党委用心思考的问题。
党支部是党最基层的组织。环卫站党委积极探索如何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率先实行支部建在部门上,支部书记为部门正职,使党员在环卫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还开展了“一个支部帮扶十个班组、一个班子成员帮十个党员、一个党员帮扶十个群众”的“一结十”帮扶活动,以帮扶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和作风为重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夏日炎炎,环卫工人自带的开水无法满足解渴,开展帮扶活动的党员了解情况后向环卫站党组织反映。环卫站党委决定每天为工作在一线的工人准备解渴消暑的凉茶。从此,西乡塘区环卫站工人每天都能喝上凉茶。
当环卫工人有困难、被欺负的时候,环卫站党员总是挺身而出,为职工讨公道、解忧愁。在“一结十”帮扶活动中,只要是有困难的职工或家庭,党员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敢于创新、勇于突破”,是西乡塘区环卫站党委班子的追求和风格。在环卫市场还没有走向社会之前,为了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环卫站党委就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率先在南宁市环卫系统中推出了道路清扫保洁内部承包管理制,明确检查内容、考核标准,制定评比细则、奖惩办法,逐步形成事业性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他们又在内部承包管理的基础上,更大胆地推行了把分片承包改为由清扫保洁公司总承包的模拟市场运作模式,在人员不增、面积不减、时间延长的情况下,不仅提高了工人待遇和清扫保洁质量,每年还节约经费近200万元。尝到创新带来的成果后,他们又开辟了综合服务和家政服务两个项目,变过去单一的垃圾收集上门服务拓展为现在的单位、庭院、住户环卫服务和下水道疏通、化粪池清理、卫生保洁、消毒杀虫等20多项服务,既满足了社会需要,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