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灵山县灵城镇党委:夯实党建基础 促进和谐发展

(一)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近年来,灵城镇积极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抢抓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设立钦州保税区的历史机遇,围绕县委、县政府“以工强县,三化联动”展战略和“亿元企业带动工程”,出台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资配套优惠政策,进一步发挥灵城镇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利用十里工业集中区平台有重点、有目的地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引导支持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发展以烟花炮竹、针织、农产品加工、制药、建材为主的优势产业。2008年,灵城镇共引进了明香园腊味厂、庆林牧业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8家企业,投资总额达5280万元,解决1600多人的就业问题。2008年该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5亿元,比2007年增长22%。

(二)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为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灵城镇坚持以“围绕龙头,突出特色,连片开发”的发展思路,走“一村一品”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子,根据各村的自然条件和种养喜好,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并把开展“党群致富联合体”活动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手段,全力推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镇党委的合理引导,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户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经济能人的示范作用,该镇的特色村不断涌现。如三海村在果苗栽培能人邓振明的带动下,吸引了80多个果苗栽培户成立了果树协会,从而带动了全村80%以上的农户经营种植果苗。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该协会共销售果苗2000多万株,实现销售收入800余万元。

目前,灵城镇已建立种植、养殖、加工、营销、运输和劳务输出等致富联合体500多个,建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20多个,参与农户12000多户,全镇逐步形成水果、果苗、茉莉花、空心菜籽、家禽、奶牛养殖六大特色农业;建设发展了竹山园烧鸭基地,木棉凸、前进、谭礼马蹄种植基地;三勤、棠梨香蕉种植基地;苏屋、旺圩茶叶基地等,农村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新灵城

灵城镇党委以县委提出的“创建西部小康示范县”为目标,扎实开展工作,使农村、城镇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务实的工作作风为该镇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摆在首位,全年累计发放种粮综合直补286.3万元,良种水奶牛养殖补助金89.8万元,能繁母猪补助51.4万元,农业灾后恢复生产资金15.4万元,实现了大灾之年农业增产增收。全镇粮食总产量28389吨,增长2.0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修建了黄膳、英爪、苏屋等进村水泥路26公里,新建三面光水渠9000多米,维修碑坝4座,新建前进、新大人饮项目2个,解决13000多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沼气池532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2、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配合和支持县相关部门新修和改造公厕6座,设立了美食一条街和霓虹灯一条街,丰富了城区居民的娱乐生活。改造城区道路5条,绿化街道8条,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财富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环秀桥至工农兵坝防洪堤等项目竣工,市政设施和城镇功能不断完善,提高了城镇品位。

3、进一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资金投入,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进一步提高。二是积极实施科技兴镇战略,科技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工作成绩显著。去年,被广西区评为“科技进步先进镇”。三是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体系,大力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85%以上,群众享受医疗报销15000多人次,报销金额760多万元。四是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取得新成效。去年全镇完成计生“四术”1339例,征缴社会抚养费145万元,计生工作顺利通过区、市、县三级考核验收。五是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妥善处理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创建平安镇活动顺利通过自治区考核验收,在2008年度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成绩显著,获市委、市政府予以集体嘉奖。六是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08年,该镇被评为第四届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七是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