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社区党务工作者,谢华娟同志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在工作中,她严格要求自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履行职责,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履行职责,密切联系群众,切实为民办实事好事。在她的带领下,中华中路社区党建工作以及社区管理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社区经费来源上,她通过加强社区商铺管理、争取辖区单位支持等方式,增加社区收入,2008年社区实现经济收入一万五千多元,为社区开展各项文明建设和帮扶帮困活动,以及开办爱心超市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她加强宣传,确保社区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完成并荣获城区计生一等奖。
在社区综合治安管理工作中,她密切联系群众,以服务人民为荣,为民办实事。她带动居民到拆迁工地拾砖捡瓦,利用这些废旧建材,为社区内几个没有物业的小区修建了围墙和大门。社区为这些小区设置了卫生、治安等管理机构,发动居民每家每户捐资5元钱,用于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巡逻。社区还成立了一支义务联防队,并使之规范化,队伍目前统一着装(保安服),由社区统一管理,为社区居民服务。既解决了部分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又维护了小区治安,改变了中华中路社区几十年没有围墙、没有门卫的历史,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赞扬。她还多次与铁路局等驻社区单位沟通联系,在驻社区单位以及市、区政府和民政部门的支持下,在中华路94号居民区建设了一间约70平方的文化娱乐室,解决了中华中路社区历年来没有文化娱乐室的问题,使社区居民老有所乐,少有所学。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积极接待群众来访,帮助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完成了上级部署的各项社会稳定工作,为保证奥运会、东盟博览会和自治区50大庆举行期间的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在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治理五乱”活动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她做到组织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形成创文明城市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经常组织居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卫生死角,推行每周大扫除制度。在社区流动人口中,有一批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人,以卖烧烤、葡萄干和哈密瓜等为生,这些流动摊点给城市的市容市貌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她主动与他们联系沟通,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遵守城市规范管理条例。在加强社区内小摊小贩管理的同时,她还想方设法帮助开发社区便民服务点,方便社区居民。
在社区民政工作和社会保障中,她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积极发动居民群众献爱心。2008年的春节、“6•16”助残日、“七•一”、中秋节、重阳节,她分别组织对军烈属、特困户、残疾人、孤寡老人进行了慰问。她还经常走访居民困难户,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帮助失业人员找工作,完成年内的社会应保则保的保障工作。做好双拥工作,积极开展每年的冬季征兵宣传工作,发动社区青年自愿者踊跃报名参军。社区的大事小事她都一一过问,居民的大事小事她都件件上心,认真处理。有200多住户的中华路70号区是逢下雨就内涝的地方,每次内涝她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解决,指挥、帮助被困群众、搬迁物品,内涝结束后又带领居民群众清理污泥。她多次联系铁路有关部门,争取他们支持,为中华路70、72号居民区、客运段仓库、单身楼居民区修建了一条长16米、宽4米的道路以及挡水堤,整改了下水道,缓解了70、72栋的居民和南铁客运段的职工几十年来内涝的历史。
她还是和谐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的典范。她所在的社区是一个众多民族混居、流动人口众多的社区。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扎实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加强民族团结,积极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自2004年以来,中华中路社区迁入了大批维吾尔族和回族人,她亲自走访,关心他们的生活和住宿问题。由于刚到南宁,初来乍到的他们找不到地方居住,40多人全部睡在居民楼的走廊通道上,给住户带来不便,发生了一些矛盾和冲突。为了加强各民族团结,她及时组织社区党员骨干召开会议,宣传民族政策,发动居民群众帮助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她还留下了自己的联系电话,告诉这些少数民族群众在遇到困难时可以随时与她联系。在一次走访时,她了解到,回族人马哈买子全家7口人租住在南铁客运段一间仅有20平方的小房间里,其中还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妻子正在坐月子,由于单位对流动人口住房正在进行清理整顿,要求他们搬家。知道这件事后,她亲自找到该单位领导协商,希望他们帮助这些弱势群体。在她的说服下,该单位的领导不但同意这些少数民族住户留下,还答应另外出租一间房给那对夫妇。马哈买子一家非常感激她帮助解决了燃眉之急,连声说: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
还有一次在南铁文化宫,住在中华中社区的维吾尔族人与南铁北二区的居民张某为了争摊位而发生冲突,八名汉族男子将一名维吾尔族人打伤,引发维吾尔族人与汉族人的斗殴,眼看事态即将扩大,城管、公安等部门及时介入进行制止,她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找到维吾尔族人的领头人买卖提鸣、卡斯木进行劝阻,终于平息了一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她还通过衡阳派出所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由张某赔偿被打伤的新疆人三千元医药费。新疆人连连夸赞:“社区主任真是我们的好主任!”当时有一位维吾尔族兄弟摘下自己胸前的一块玉牌要送给她,说保佑你平安。她感动的对大家说:“谢谢了!我不能要,只要你们大家平安,社会平安,我就平安了!社区不但有新疆维吾尔人也有青海回族人,社区就是我们各民族的大家庭。”
每逢佳节,她还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家庭人员,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社区的一位满族人景爱民自身肢体残疾,丈夫身体不好又没有工作,两个小孩正在上学。她经常去走访探望,鼓励她自强不息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在谢华娟的帮助下,她被招聘为社区残疾人协管员,不仅帮助实现了她自身的价值,也为其他残疾人树立了生活的希望。提起谢华娟,景爱民激动地说:她是我的好姐妹。劳连英是苗族人,一家共7口人,有两个儿子被劳教,刑满释放后没有工作,游手好闲。她多次找兄弟俩谈心教育他们要重新做人,并鼓励他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到处奔走,想方设法为他们找工作。现在他们一个在社区作保安,一个在火车站作临时工,她还及时为劳连英一家申请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他们的家庭困难。
她还经常组织开展少数民族文体活动,组织社区文艺队参加市、城区的各项文艺汇演和精神文明宣传活动。社区成立了中华中路社区少数民族人口管理服务站,得到了南宁市民委领导和城区领导给予工作的肯定。在铁路局、市政府、市民委、城区党委和政府民族局的支持下,为社区少数民族之家建设了活动中心。活动中心于2008年11月正式动工,2009年2月完成。这又是一项党和政府、社区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得到了社区各民族群众的好评。她在中华中路社区工作的六、七年中,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各少数民族群众通过她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她是践行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典范。在她的带领下,中华中路社区于2006年荣获了南宁市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在2008年1月中旬,广西很多地区出现了罕见冰冻灾害,许多旅客滞留在火车站,又冷又饿。在滞留旅客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她连夜发动居民群众,拿出自家的煤炉煤球、大锅小锅、水壶、杯子,捐出红糖、生姜,连夜熬煮姜糖水送往南宁火车站广场临时候车区,送到滞留旅客的手中。由于煮的姜糖水供不应求,她又赶回自己家中用煤气煮了几大锅。后来,还在火车站广场临时候车区现场熬煮姜糖水,让每位旅客都能喝到热呼呼的姜糖水。她看到滞留的旅客中有老人、孕妇、小孩,由于天气很冷,有些小孩已经因寒冷而感冒了,就又和一位老党员陆师傅冒着严寒和大雨,骑着自行车到水街,买来煤炉、木炭,点燃给旅客取暖。这时候已经是下午六点了,虽然她的衣服全湿了,但只要一想到火炉、木炭能够给滞留旅客带来温暖,心里就热了。在她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南宁市“能帮就帮”的精神。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她深入群众中,虚心倾听群众的呼声、批评、建议、意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经常走访群众了解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特别是开展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工作,她积极协助社区非公企业的党支部书记联系走访辖区单位,做好非公企业党组织成立工作。同时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党组织建设的三会一课,支部学习,党风廉政学习,在她的带领下还有居民向党组织靠拢;还有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志;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时刻坚定理想信念,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在党委、党工委的培养下,在居民群众的帮助支持下,她在2008年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连续2006—2008年三年获南宁市先进生产工作者;获城区开展“八桂先锋行”先进个人等各项工作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