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邦同志现任广西农垦北部湾总场党委书记、广西农垦糖业集团星星制糖有限公司董事长。北部湾总场管辖(原星星、三合口、前卫、滨海、珠光)五个农场,土地面积24万亩,总人口14550人,是一个集汉族、壮族、瑶族、苗族多民族聚居的农场,人员主要由知青、复员军人、库区移民、归难侨民构成。其中1992年为保证岩滩水电站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北部湾农场承担了岩滩库区东兰、大化县外迁移民(少数民族群众)共709户3624人的安置任务。赵卫邦同志上任后,能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治觉悟高,大局意识强,结合实际寻找解决办法和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围绕农场经济建设抓好党的建设
作为党委书记,他带头执行党委的党建工作计划,从抓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党支部建设入手,认真扎实地开展农场党建工作,坚持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他在工作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农场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具有农场特色的党建活动。如党支部的“一帮一”扶贫帮困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注重实效,把先进性教育与农场生产、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得到上级党委的肯定和好评;他积极探索建立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按上级党组织的意见修订完善了《党委议事规则》,《领导班子成员基层联系工作制》,《发展党员制度》等,使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实施“党员先锋岗”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按“十六字方针”抓好党员发展工作,为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
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为农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该同志原则性强、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在北部湾总场的干部管理中,敢抓敢管,抓好干部的培育,教育和考核任用。如2006年11月,按党委班子的意见,考核任用了十八名管理人员,对十三名年龄偏大的管理人员作内退处理,从半年多的实践看,效果良好,榨季任务超额完成,获垦区第三名,各项工作开展得较好,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高、作风正、能管理的管理人员队伍。还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组织安排农场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参加本科、研究生班学习,使农场已毕业和在读研究生达17人。农场党委近年来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47人,占管理人员总数的27%,其中场级领导干部2人。2006年,发展少数民族党员11名,选送14名支部书记到自治区党校学习培训,选送12名分场主任参加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训,并以农场业余党校为阵地扩大党员干部培训覆盖面,使农场党员干部培训率达95%以上,为农场培养了生产、党务骨干力量。
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给农场带来的不利影响,赵卫邦同志带领“一班人”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东风,把“项目攻坚年”、“服务企业年”、“党组织服务年”作为干部作风建设年,3-4月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领导干部服务月活动。做到干部沉下去,生产抓起来,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成立了领导干部服务活动机构,他与工作小组到基层、到分场,服务职工、服务生产。在他的带动下从机关干部到生产队一般干部到管理人员,做到齐抓共管,同唱一台戏,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了解民情、社情,帮助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到生产地头中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环节中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不断得到解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正常作用。这期间还组织宣讲组,到基层广泛宣传自治区农垦工作会议精神和农场职代会精神;在各分场召开生产动员大会,宣讲农垦宏伟蓝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等,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抓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职工加大肥料投入,防病防虫,掀起了轰轰烈烈抓生产的热潮。
加快产业调整 促进农场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他与党委一班人经调查研究,明确农场的主攻方向就是发展蔗糖业。因此,农场党委加快了产业调整步伐。一是扩大星星制糖公司生产规模,由原来日榨原料蔗2000吨提高到2007/2008年榨季的日榨3500吨,机制糖产量由原来的2.4万吨增至6.35万吨。总榨蔗量由原来的22.2万吨提高至2007/2008年榨季的53.8万吨。同时狠抓工厂内部管理,各项生产经济指标得到提高,企业效益明显增加。二是淘汰了低产作物,扩大甘蔗种植面积,星星制糖公司蔗区的甘蔗种植面积由2002年的4.3万亩扩大到2008年的6.7万亩。通过推广甘蔗种植四大技术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甘蔗平均亩产由原来的不足5吨提高到7吨以上。通过发展甘蔗种植,到2008年,北部湾农场下属五个农场全部实现了扭亏为盈,促进各场职工群众的增产增收。据统计,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三合口农场职工人均年收入由2002年的5111元增加到2008年的8639元,原星星农场职工人均年收入由5276元增加到12848元。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赵卫邦同志不忘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他领导党委一班人筹集500多万元,建设节水灌溉工程,解决职工种蔗抗旱问题和吃水问题。投资400多万元改造厂(场)容貌,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他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扶持他们发展生产,实现共同致富。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巩固安定团结局面
岩滩库区移民要求落实移民政策问题、退休农工与“非农”待遇差异问题、国有农场土地被不法侵占问题,是长期困扰北部湾农场稳定和发展的“三大矛盾”。赵卫邦同志为化解这“三大矛盾”,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他带领党委一班人经常深入移民、退休职工家去调查研究,与少数民族移民代表、退休职工代表座谈沟通,倾听他们的呼声,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针对移民职工反映的困难,农场党委采取适当降低土地承包费、管理费等措施,切实减轻移民群众经济负担。他经过调研形成反映移民问题的调研报告,向上如实汇报移民的困难, 2007年争取到自治区人民政府、农垦局366万元资金用于扶持移民发展生产,有效地稳定了岩滩库区移民。针对退休农工与“非农”补差额问题,他多次组织召开退休农工代表座谈会,做好他们的思想稳定工作,向上级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争取到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拨款,解决了2004年以后退休农工养老金补差额问题。针对国有农场土地被严重侵占问题,他主动协调地方政府,组织农场干部采取有理、有利的措施回收农场数千亩被占土地。注重加强与周边村屯的沟通联系,妥善处理各类纠纷,改善场群关系,为促进和谐稳定做出贡献。积极做好信访工作,做到有信必复,耐心听取信访人的意见,并把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北部湾农场2006年被评为北海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赵卫邦同志十分重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经常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群众业余生活。如每逢节假日在各农场举办文艺晚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三合口农场举办“三月三”歌圩活动,使少数民族移民职工家属过上愉快的节日。定期举办“北部湾杯”篮球比赛、举办国庆运动会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农场各民族团结进步,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由于成绩突出,北部湾农场党委连续多年被北海市国资委党委评为党建先进单位,被北海市委评为2006年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赵卫邦同志也被评为2006年北海市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广西农垦优秀党务工作者,2008年被农垦工委评为“农垦先锋行”先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