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19日,全国“双百”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公布了“双百”候选人名单(详见本报7月20日7~30版)。为了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广西推荐的候选人,本报今日再次刊发这6位入选候选人的事迹。
020.韦拔群(1894-1932)
男,壮族,广西省东兰县人,中共党员。
韦拔群1916年初在贵州加入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军,参加了护国战争。后入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到黔军任参谋。在“五四运动”影响下,1920年离开黔军到广州加入“改造广西同志会”,次年回东兰从事农民运动,先后组织“改造东兰同志会”(称农民自治会)和“国民自卫军”(后称农民自卫军),指挥农军三打东兰县城,赶跑县知事和团总。1925年初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东兰继续从事农民运动,主办农讲所,培养骨干,发展农会和农民武装,把农运推向右江地区。1926年领导成立东兰县革命委员会,任主任,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2月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右江根据地,任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第3纵队司令员、第21师师长。1930年11月,红7军主力奉命北上,离开右江根据地,他坚决服从军前委命令,带领百余人留在右江根据地,发动群众,重新组建部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他一家20余人,包括他的儿子在内的10多位亲人惨遭敌人杀害。1932年10月19日,被叛徒杀害于广西东兰赏茶洞。
073.李明瑞(1896-1931)
男,汉族,广西省北流县人,中共党员。
李明瑞1926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7军旅长、师长、副军长。在北伐战争中,率部参加贺胜桥、王家铺、龙潭等战役战斗,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虎将”。1929年任广西军事特派员、广西绥靖司令兼国民党军整编第15师师长等职,与广西省主席俞作柏一起主政广西。10月联合张发奎誓师反对蒋介石,在南宁任南路讨蒋军副总司令。反蒋失败后受中国共产党影响,毅然投身革命。同年12月和次年2月,与邓小平、张云逸、俞作豫等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左右江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8军两军总指挥。193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奉命率红7军离开右江苏区,转战桂黔湘粤赣边,指挥部队激战梅花村、强渡乐昌河等战斗,摆脱国民党军围追堵截,胜利到达湘赣苏区。1931年4月任河西临时总指挥部总指挥,统一指挥赣江以西部队。在进攻安福县城战斗中,李明瑞身先士卒,亲自率领警卫连冲进敌群,消灭敌人一个团。接着指挥红7军乘胜前进,连克茶陵、安仁、遂川等城,有力配合了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作战。5月任红7军军长,7月率部东渡赣江,与中央红军会师,随后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10月牺牲。
215.张艺谋
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无党派人士。1950年出生,现任广西电影制片厂导演、名誉厂长。
张艺谋从事电影工作27年来,集导演、摄影、演员于一身,共拍摄电影20部,他拍摄的《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影片,以新颖的艺术手法,把中国电影创作推向一个新高度。近年来,他以深厚的艺术功力、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成熟的市场运作理念,导演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影片不断创造票房纪录,为国产商业大片探索出一条成功模式。他担任总导演的大型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露天实景歌剧《图兰朵》、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传承民族文化,实现艺术创作的重大成功,推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他率领创作团队,以鲜明的主题、恢弘的场面、优美的音乐舞蹈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完美地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成功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广泛赞誉。曾获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等各类奖项30个,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和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220.李 宁
男,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中共党员。1963年出生,1971年入选广西体操队,现任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国际级运动健将。
1980年李宁入选国家体操队后,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曾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等重大国际体操比赛中共获14项冠军,被誉为“体操王子”,他独创的吊环“吊臂前摆上成支撑”等动作被国际体操联合会以“李宁”命名。1988年退役后,李宁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开办了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该公司1990年成为第一家赞助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2年对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赞助。2004年,该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体育用品企业。他倡导并实施的“一起运动——全国贫困地区体育教师培训”公益项目在广西等7个省区市的贫困地区广泛开展。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作为中国运动员的代表,李宁以“夸父追日”般的气魄在“鸟巢”上空点燃奥运圣火。他是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4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5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7年他作为亚洲区唯一的代表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225.李向群(1978-1998)
男,汉族,海南省琼山市人,中共党员。1996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75121部队9连战士。
李向群成长在一个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家庭,他家富不忘报国,主动放弃优裕生活从军入伍,在部队大熔炉里,他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合格战士、优秀士兵和共产党员。参军不到两年,他记下了5万多字的读书笔记,获得法律单科结业证,两次被评为全团训练尖子。在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战斗中,突击队员名单里本来没有李向群,但他4次递交决心书,强烈要求参加部队的抢险突击队。连日发烧的他带病坚持战斗,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救醒后,又拔掉输液针管上堤战斗,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年仅20岁。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其20年短暂生命和20个月的短暂军龄,展现了崇高的人生追求、强烈的进取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的献身精神,谱写了壮丽的人生凯歌。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广州军区授予“抗洪勇士”荣誉称号。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288.韩素云
女,汉族,山东省梁山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出生,现任广西南宁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副主任科员。
韩素云长期以来竭尽全力积极支持丈夫为国戍边,被誉为“好军嫂”。1983年在家务农的韩素云为了支持参军戍边的未婚夫倪效武安心服役,未过门就主动搬进未婚夫的家,毅然挑起了一家9口人的生活重担。她既要照料多病的祖母、公婆,又要照顾双目几乎失明的小叔和上学的双胞胎小姑,还辛勤耕种12亩责任田。10年来,她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孝敬公婆,和睦邻里。由于长期劳累过度,她不幸患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但就是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她每次给丈夫去信也从不透露任何难处,总是宽慰丈夫要安心部队工作。在她的支持鼓励下,倪效武10多次受嘉奖并荣立二等功。1997年3月,韩素云随军被安排到广西南宁市财政局工作。她爱岗敬业,工作从未出过差错。每逢春节或老兵退伍、新兵入伍,她都赶到部队看望。先后为11名大龄军官作“红娘”,并帮助8名待业军嫂找到了工作,还资助辍学孩子重返校园。多家企业想请她做产品广告或当企业形象代理人,都被她婉言谢绝。她说:“‘好军嫂’的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不能为个人谋利。”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