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许海鸥
由于4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30岁的岩快走出滇缅边境的原始山寨来到城市,如今他已经不再向往山寨中的生活了。岩快一家三口和本寨里的数十名族人,当年被北海大江埠旅游风情村“招聘”过来,向外界展示他们的原始部落生活。此后,他们便在北海银海区大江村建起一个“原始部落”村寨,经历着从原始到现代的转变,并慢慢适应了这种与山寨截然不同的生活。
我从山中来,带着一身草
岩快与同伴来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家在滇缅边境山林里一个叫嘎沙的山寨里。他们大都是佤族人和布朗族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岩快在来北海之前的20多年时间里,一直生活在山林中,他们善用铁叉扎地上跑的动物,用弓箭射天上飞的飞禽,男孩生下来刚会跑就跟着父亲学打猎。由于传统习惯,他们吃生肉喝猎物的生血,到了冬天没法打猎,他们还会吃些粗陋食物果腹。虽然社会已经发展到今天,但他们还保持着原始的部族生活。
2005年底,大江埠旅游风情村想在北海开拓特色旅游项目,向游客展示原生态的部族生活。于是,工作人员来到西双版纳找当地干部牵线,经过与部落头领商量,从嘎沙山寨里选了76名成员,走出山林,进入了城市。
来到北海后,这76人按照自己山寨部落的模样,在一片有小河和树林的野外建起了一个少数民族部落,每天给来这里的游客表演自己部落的生活和生存技能,而他们的生活必须品由公司提供,还有收入。
与这些少数民族同胞一起工作的当地人介绍,他们刚来时,男子赤裸上身,只穿短裤,女子上身只围一点布,下身着草裙。有时他们就这样走出驻地,常常把当地村民吓一跳。后来经过熏陶,他们也在慢慢改变。
外界怕不怕,自己才知道
这76名少数民族同胞第一次走出大山,坐着从未见过的汽车来到城市时,一时也难以适应。会说一点汉语的部族青年天成告诉记者:“太可怕了,不可想象。”
是的,在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令他们害怕的东西太多了,他们突然失去了安全感,他们不仅对一切感到陌生,就连外人好奇的眼光也让他们无所适从。
记得刚来北海时,他们对房间里的电灯感到新奇,围着电灯转了又转,也没搞清楚怎么一按开关就会发光。一个月下来,每间房里的电灯开关都被他们按坏了好几个。开始练习表演时,工作人员布置的音响更是把他们吓坏了,他们看到一个黑盒子里突然发出巨响时,不由得大喊大叫起来。
天成今年26岁,这个名字是他到北海后给自己起的新名。他当年没赶上第一批到北海的机会,过了一年,来的人中有些年纪大的“阿达”(大叔)“阿雅”(大婶)因过不惯城市生活返回山里,他便顶替他们来到北海。如今,北海这个部族山寨还有57人。
几年过去了,他们中有人学会了用手机,虽然每次去交费时,他们赤裸着上身、脸上画着线条的模样会吓到一些人。他们也渐渐学会了外出时改变装束,穿街上买来的衣服。但他们还是很少上街,因为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而且他们对外界仍然怀有些许恐惧感,每次外出,他们都需要人陪,除了三五结伴,每人手中还会拿一根长棍。
| 下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