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隆林各族自治县万人庆祝彝族火把节

8月14日,两位彝族姑娘在火把节上与宾客互相“抹黑脸”。当日,隆林德峨乡迎来彝族群众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来自各地的宾客与当地苗族、彝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一起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盛大的传统节日。 新华社记者 刘广铭摄

广西新闻网记者 奚振海

8月14日(农历6月24日),隆林德峨彝族火把节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举行。彝族人民穿着盛装,欢迎来自各地的朋友。在送走彝族的益鸟——布谷鸟后,上万人围着熊熊篝火跳起欢快的舞蹈,庆祝丰收,相约来年再聚。

14日,德峨乡的彝族居民起了个大早,穿着节日盛装的他们,热情地和外来的朋友打招呼。他们说,很快就要去山上送布谷鸟。

“送布谷鸟”仪式在德峨乡阿稿屯的高山上举行,由当地德高望重的彝族族长主持。族长手持一根竹杖,上面有一只竹编的“布谷鸟”,而彝族少女提着新收的玉米等粮食,走在人群的最前头,目标是最高的山头。

到了山顶,族长把竹杖插好,奉上玉米等食物,然后带领族人念诵起恭敬的祝词。祝词大意是:现在丰收了,暂时送走为彝族人民报农时的布谷鸟,并邀请布谷鸟明年春天继续飞临。

“送布谷鸟”仪式结束后,游客和当地各族人民开始会集到隆林德峨民族风情广场。这个永久性广场,是前不久刚完工的,为火把节提供了很好的场地,当地为此投入了100多万元建设。

下午2时30分,虽然天空下着雨,但一场极具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仍在广场准时举行,苗、彝、仡佬、壮、高山、汉等各族人民尽情地在舞台上展示了他们的特色歌舞。就在大家全神贯注地看着风情各异的服装秀时,这些表演者却突然来到观众当中,伸出漆黑的双手就往大家的脸上抹去。原来,这是当地彝族特有的“抹黑脸”仪式,这些表演者的手心早就沾满了锅底灰,这也是当地彝族欢迎客人的礼节。他们说,谁的脸上被抹的灰越多,抹得越黑,就说明他越受欢迎。

晚上8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随着礼炮声响起,附近的山头出现了第一支火把,随后火把越来越多,没多久就形成了一条条火龙。手持火把的彝族人民唱着民族歌谣,从各自的村寨往火把场集中。村民们手持火把行走在山路上,蜿蜒盘旋的火龙在夜色的衬托下蔚为壮观。 

到达火把场后,大家纷纷将手上的火把放到广场中心巨大的木柴堆上,木柴堆顿时燃起几米高的火苗。游客和当地各族人民便手拉着手,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在彝族歌曲的旋律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