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民声反映会”诚心快捷解难题

广西新闻网记者 吴瑞璋 通讯员 陈凤萍 庞容

某管道施工单位铺设燃气管道经过兴业县山心镇山心村,承诺给山心村群众的田地补偿费和民工费一拖数年未解决。2008年11月,玉林市人大代表、兴业县山心镇镇长韦勇军在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人大代表“民声反映会”上作了反映。想不到真管用,经市县有关部门与管道公司协商,山心村群众很快就领到了部分田地补偿费和民工费。

今年7月3日,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发出《关于办理市人大代表在2009年上半年“民声反映会”上所提建议的通知》,将公路建设、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稳定、环保等方面15条建议以文件的形式转给玉林市政府……

“民声反映会”是玉林市人大常委会的创新举措,搭起了群众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深得民心。自2004年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创办人大代表“民声反映会”以来,基层人大代表在“民声反映会”上提出的建议、意见共238件,涉及经济建设、社会治安、群众生活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件件都有回音,办结率较高,有效地推进了人大工作和“一府两院”工作。

反映来自人民群众的第一信息

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最有发言权。过去,玉林市人大代表每年只是在人代会上提出议案、建议和意见等,反映民声不够及时。从2004年起,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大胆尝试人大代表“民声反映会”。目前,“民声反映会”每年召开两次,并以制度的形式坚持下来。

为充分反映民意,每次“民声反映会”前,常委会都提前通知参会代表(或代表小组)深入群众,走访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以使反映的问题更充分更贴近群众。“民声反映会”还安排农民、工人、乡村干部以及个体私营企业主中的市人大代表参加,广泛听取最基层群众的呼声。“民声反映会”后,常委会则将代表的建议、意见,及时汇总整理,转交“一府两院”办理。

助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已任两届玉林市人大代表的玉州区玉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冯忠记忆犹新:“2007年5月,一位姓陈的退休干部反映城区西干渠脏、乱、臭的问题。我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勘察,一到现场,几十名群众一下就围过来,强烈要求将臭气熏天的沟渠覆盖起来。我就在当年6月召开的市人大代表‘民声反映会’上作了反映。意见和建议转给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当年9月,市政府就安排了900多万元资金对西干渠进行了改造覆盖。3个多月后,西干渠变成了一条地下排水、地上通车的绿化亮化街道。”

来自陆川县和玉州区的市人大代表提出“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实现老有所养,如何考虑给失地农民购买养老保险”的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于2009年4月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作了重点研究,随后印发《玉林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该办法对玉林市被征地农民的养老、医疗、培训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了保障,维护了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

在2008年下半年召开的市人大代表“民声反映会”上,代表提出的8个方面24个具体问题,至今年6月,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7件,占29.2%;正在解决或列入规范逐步解决的9件,占37.5%;列入规划解决或争取上级部门立项解决的有7件,占29.2%。

促进部门职能工作有效开展

加强协调,不断提高办理工作的质量。玉林市“一府两院”认真对待代表在“民声反映会”上反映的每一个群众诉求。

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在接到市人大代表反映的“改善农村低保户、困难户的危房的建议”后,立刻召开承办工作会议,局长亲自部署,分管副局长负责督办,通过书面或电话形式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对建议中提到的问题,进行实地查访,调查研究。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的支持,2005-2008年,共争取获得上级危房改造和倒房重建资金1911万元,有效推动了危房改造工程的进展。2007、2008年,市政府还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列入了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中,按照每户补助5000元的标准,确保了危房改造工程的顺利完成。

对代表所提的建议,市(县、区)“一府两院”各部门不断拓宽办理工作思路,从实、从快、从优做好办理工作。同时,坚持“答复必调研”的工作方法,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求合理的办理方案。市政府督查室则在每次的“民声反映会”后,会同市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工委对代表所提建议进行整理分类,按照分办方案及时将建议转交相关部门办理。同时,采取电话督查、书面督查、上门督查方式进行督促检查,确保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落到实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