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记柳州市鱼峰区第十届人大代表刘桂华

广西新闻网记者 谌贻照

在我区人大代表的队伍中,来自各行各业的杰出女性都有自己的特长。柳州市鱼峰区第十届人大代表刘桂华的“特长”就是:善于用她不断创新的“特色教育”,把“弱校”转变为“名校”。

刘桂华的“特色”理念是被逼出来的。1997年她履任柳州市十三中校长时,这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人心涣散、校舍陈旧,好的生源都往市内的学校“跑”。看着毫无生气的校园,她心中很着急:学校再这样下去,就没办法生存了!

为了“求生”,她背着简单的行囊去外地名校“取经”。很快,风尘仆仆归来的刘桂华就找准了学校的“生路”:以“英语特色”为突破口“全面突围”。学校与广西师大外语学院合作办起了英语特色实验班,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原来的五个班扩大到十个班。曾经几乎“芜没于空山”的十三中生机勃发:破旧的校园焕然一新,学校连续三年获市教育质量评估一等奖,跻身“全国外语特色学校”之列。

2001年初夏,柳州市把又一所“教学质量严重滑坡”的薄弱学校交给刘桂华“改造”。这就是当时校园盛行奇装异服、“学生上课敢躺在课桌上睡大觉”的柳州市第八中学。刘桂华雷厉风行完成校风学风的整顿后,很快就迸发出一串串“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夺目亮点:

——学校将数学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作为科研课题申报立项,用教育科研提升数学教学水平。该校数学中考在全市创造了“五连冠”的奇迹。

——长期聘请外籍教师到校任教,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带入英语课堂,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英语特长生。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该校三年就有80多人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英语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茅。

——学校的素质教育硕果累累。从2001年至今,八中学生学科竞赛获全区奖4000多人次,参加我区和全国航模、车模、船模、机器人竞赛屡获大奖,去年和今年的中考成绩的各项指标名列全市第一。

昔日令人头疼的八中如今已成为柳州市响当当的名校。9月1日,秋季学期第一天。记者见到刘桂华时,她正在“值周教师”的岗位上忙碌:检查卫生、纠正学生的仪表仪容、督促开学典礼的准备工作。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八年来,每个学期第一周都是刘校长当值周教师。”

正说话间,刘桂华手中的手机响起来了。原来是鱼峰区人大常委会在关注刘桂华正在调研的学校周边治安环境整治的这一议案的进展。她说:“这份议案我会很快完成。不管本职工作多忙,我始终记得人大代表的职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