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海燕 本报实习生 裴晴晴 陈 颖
10月17日,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所长杜进森在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对中越双方之间的贸易合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杜进森认为,自贸区建成后,中越合作将会有许多方面的变化,国家、企业和老百姓都将受益。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利也有弊。对中国有利,对越南也有利。然而对双方政府也有不利的一面,税收会下降,但最终的体制改革会使自身的效率提高。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将对越南造成一定的压力,但同时也是一种动力,它可以推动企业升级。只有外部推动,才能促进内部改革,企业要改进管理体制,降低成本,才有出路。自贸区建成后,税收下降了,老百姓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自贸区的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学会把压力变成动力,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去迎接挑战。
杜进森说,越南和中国的关系正常化以来,双方的经贸往来一直进行得很好。今年越南的总书记访问中国时,双方已经在“16字方针”和“4个靠”基础上,全面同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越中双方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的经济发展很快。2008年底,双方贸易额约达200亿美元,比1991年提高600多倍,超过了预定在2010年实现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双方已经同意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争取到2010年双方贸易额达到250亿美元。现在,在东盟国家中,越南已成为广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杜金森指出,自贸区启动后,越南与中国尤其是与广西之间的经济合作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越南主要出口农产品、海产品、大米、橡胶和咖啡。而中国西部地区没有海产品,广西比越南更加了解中国西部地区消费者的习惯,懂得到越南加工后拿回去卖。而越南要进口农药、化工产品和种子,广西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目前,广西与谅山的跨境经济合作,已经开始规划了,在新兴、同登和崇左都要合作建立开发区。而中国在越南已登记的投资项目达600多个,还呈扩大的趋势。谅山到河内高速公路2012年将建成,现已启动建设了,这将推动越中双方的物流和人流,但关键是要把出口便利化落实到位。例如,从凭祥到河内的车程只有4小时,但办手续却花去大量时间,很不方便。简化手续对旅游也将是一个突破点。
杜进森说:“广西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长期举办地。去年钦州、凭祥等地也建立了保税港(区),广西成为了中国面向东南亚的窗口,并受到东盟各国的重视。这些对越南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越南要跟广西加强合作。不仅在经贸关系方面,还要深化旅游方面的合作,争取旅游成为广西与越南共同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