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年,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不断扩大。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为1058.8亿美元,到2008年达到2310.7亿美元,增长了1.18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1.6%。今年前9个月,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双边贸易额仍接近1500亿美元。目前,中国与东盟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在刚刚闭幕的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累计商品贸易成交总额达到16.54亿美元,比上年增3.8%;在44场投资推介活动中,共签订国际经济合作项目136个,总投资64.4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1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1月1日建成运作,中国和东盟国家7000余种商品将实现零关税,并实质性地开放服务贸易市场,这将进一步加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有关专家预计,届时,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将增长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长55%,对东盟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分别达到0.9%(约合54亿美元)和0.3%(约合22亿美元),这将为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和广阔的前景。
不仅如此,在东盟各国人民币也成为共同的选择。中国和东盟在《清迈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金融合作。今年2月22日,东盟和中日韩13国财长会议决定加强区域内金融合作,将区域内的外汇储备库从原计划的56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以便能够在区域内国家出现外债危机时候,向其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信誉度得到迅速的提高。目前,已经有东盟国家(如菲律宾)把人民币作为自己的储备货币之一。在泰国、越南等许多东盟国家的民间贸易中,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中国还和老挝等东盟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泰国商务部副部长阿隆功·蓬拉布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表示:“人民币是一个非常稳定的货币,推广人民币的使用可以减少美元的波动在东盟地区的影响。”
| 上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