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全 聪 本报记者 黄海燕
越南华伦红木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与中国有22年贸易往来的公司,公司70%的出口都面向中国,目前在与中国的交易中都使用人民币结算。他们已连续五年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公司总经理黄一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从老挝购买原材料,并将产品销往中国等国家,其中需要使用的货币包括人民币、美元和越南盾等,这使得程序非常复杂,而且在货币兑换的过程中会有很大的损失,所以公司非常希望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能有更为便利的结算方式。“这样我们做生意会更方便,而且也减少了货币兑换的风险,价格会更便宜,老百姓也会受益,我很希望人民币能够充当这个角色。”黄一帆认为,由于人民币比较稳定,现在越来越受到东盟国家企业的欢迎,目前在越南、老挝等国,人民币已经有较高的接受程度。
马来西亚格丽化妆品有限公司执行总监施月菊也表示,公司自2000年起就从中国进口包装材料,一直使用人民币结算,表现一直良好。她说,“公司非常希望开辟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对我们太有吸引力了,只要中国的代理商有这个意愿,我们非常愿意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中国和东盟各国有许多共同的利益,对未来的发展也有诸多共识,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建立区域性统一货币体系的呼声日高。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秘书长许宁宁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这一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中绝大部分商品将实行零关税,这将成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契机。商品的自由流动,必然要求货币的自由流动,这就给人民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使用提供了可能。
经历过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的东盟各国,对人民币有独特的认识。当时正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当中,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态度,帮助了东盟各国挺过难关,逐步走出了危机的阴影。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基本免税的贸易在中国和东盟共11国内进行。如果区域内能够实行统一货币体系对区域内的自由贸易进行结算,不光能够回避由美元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减少因兑换美元而提高的交易成本,还可以让贸易更便捷。
中国经济在30年里保持了长期快速的增长。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经济率先出现复苏迹象,并且带动了东盟经济的增长。中国拥有超过2.2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目前中国经济对东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种种因素,使人民币在自贸区的“向心力”增强。
自2000年9月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议提出以来,中国和东盟10国已经先后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等多项法律文件,为自贸区的运作以及未来在区内实行统一货币奠定了基本的法律基础。
| 下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