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产业带
放眼西江,建材、电力、冶金、糖纸、化工等循环经济型产业散布于沿江多个省市,一条绿色的新兴产业带雏形初显:梧州市全力推进的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总投资约150亿元,计划引入约100家企业,带动80亿元以上的总投资,形成以铜铝拆解、深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预计一期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实现250亿元以上的工业产值和3亿元以上税收。截至今年10月初,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5亿元,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已有14家企业签订了入园合同,合同投资额54亿元,其中2家企业可于年底投产。在贵港,诞生了我国第一个生态型工业园——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建成了以甘蔗-制糖-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和甘蔗-制糖-蔗渣造纸-制浆黑液碱回收为2条主线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业生态链。肇庆则建有全国第三的进口废物加工管理园区,回收金属处理能力每年50万吨,废旧塑料回收处理能力达每年100万吨。来宾也主动融入西江经济,以规划为龙头,实施产业带、文明带、生态带“三位一体”的沿江循环经济工程……
“对再生资源产业而言,没有被抛弃的废旧物品,只有被放错地方的资源。”肇庆市副市长孙德认为,资源有限,合作却是无限。沿江各市应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地发展再生资源产业,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