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唐广生
●新闻背景
长期以来,我区一些城镇建筑外观杂乱、品位不高,尤其是遍布城乡的“竹筒房”、“火柴盒房”,造成外观难看、采光不足、通风不好,有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隐患。如何解决当前我区农村存在的“脏、乱、差”现象,破解“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难题?自治区党委、政府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继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后,决定用三年时间(2009年9月-2012年9月),在全区开展以“竹筒房”为重点的城乡风貌改造,加快形成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碧水红瓦,民族和地方特色凸现的壮乡建设风格,服务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大局。
自今年9月正式启动全区城乡风貌改造一期工程以来,南宁—百色高速公路沿线、右江河谷二级路沿线的村屯,迅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壮乡建设风格和地方特色日益凸显,为改善我区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省区夯实了基础。
●典型缩影
位于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的永靖村外域屯,距百色城区14公里,处于南百高速公路与南百二级公路之间,全屯共140户583人。实施村貌改造前,屯内民房分布杂乱无章,建筑物多为清一色的“灰头土脸”,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差强人意。
今年9月外域屯被确定为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综合整治样板示范点:投资900万元,改造房屋立面140户,道路硬化2780米,环境绿化1.98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沟3200米,改厕140户,同时建设综合楼、篮球场、文化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经过各级有关部门的联动推进,至11月29日该屯共完成投资851.12万元,完成总工程量97.2%。
经过改造,外域屯可谓面目一新。一曰村庄新。全屯村容整洁、设施完善、民房亮丽、环境优美;二曰生活新。通过实施屯道路硬化、家庭厕所卫生化、牲畜圈养专栏化、燃料沼气化、环境生态化,群众生活条件有了新的变化;三曰风尚新。通过实施政策引导、科技培训、转移增收等工程,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逐步形成了支部领导、村委负责、各方协同、村民参与的新型管理格局,农民风尚有了新的变化。
●进展回顾
记者了解到,全区城乡风貌改造一期工程涉及6个县区、21个乡镇,242个村屯,2万多户群众。实际执行投资计划为2.71亿元,工程涉及13个部门的村屯规划、外立面改造、农田水利、村屯绿化、沼气池建设、环境整治、篮球场、卫生室、计生服务所、村屯道路硬化和排水等24个项目。截至11月12日,自治区本级计划安排的资金项目全部到位,共筹措各类项目补助资金1.42亿元。截至11月28日,各市县落实配套资金1.26亿元,群众自筹及企事业单位捐助帮建资金0.24亿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1亿元,超出计划投资0.38亿元。其中:自治区原计划安排的2万户房屋外立面改造户,开工1.9903万户,竣工19468户,分别占计划的99.5%和97.3%;自治区调整路线新安排的831户和南宁市自筹安排的1458户,已基本完成墙面涂刷工程;53个综合整治型村屯中,除个别村屯的道路硬化和排水项目,以及村级卫生室、村屯绿化项目受客观因素影响没有按时完成外,其余21类项目可在12月5日前基本完成。
●主要做法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地成立了城乡风貌改造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落实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局面,同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责任、时间要求、奖惩措施。
——坚持政府主导,引导群众参与。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项目,主要由财政投入为主、企业帮扶为辅;对少量非公益性项目如改厕、改房、沼气池建设等,采取政府适当补贴,农民投入部分资金的方式;在项目建设上,注重通过实施规划公示、看图选样、看材选料、看单捡项目等方式,在综合整治项目的选择,规划设计,建筑材料的选取,施工建设等都发动群众参与,引导农民投工投劳。
——突出工作重点,坚持示范带动。自治区选择了基础较好、影响较大、积极性较高的53个村屯,作为综合整治重点,其他村屯结合实际完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既突出了重点,又兼顾了面上。
——积极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自治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工作方案和项目对接的要求,及时调整预算,追加投资;各市县积极配套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广泛发动社会捐助、个人筹资;大力宣传风貌改造带来的好处,引导群众由等待观望转变为主动投入;协调帮建企业通过捐款捐物的形式,解决部分村屯道路硬化和路灯、垃圾桶、苗木的投入问题。
——注重科学规划,着力改善民生。各地各部门按照城乡风貌改造的总体要求,注重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突出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在项目安排上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有针对性地完善基础设施;强化质量安全管理,自治区各部门加强对一线施工的技术指导。
●领导心声
今年11月16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际瓦,在百色召开的城乡风貌改造现场会上说道,经过三个月的实践,城乡风貌改造初显成效,也使我们对城乡风貌改造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城乡风貌改造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二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载体,体现了城乡统筹,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要求;三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个平台;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五是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各地要认真总结,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切实把城乡风貌改造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