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黄金水道接轨“黄金海岸”(组图)

黄金水道接轨“黄金海岸”

——广西实施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战略推动泛珠区域合作纪实(上)

记者  贝为超  刘  艺  通讯员  郑  燕  文/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左三)对西江航道进行调研

 

梧州长洲水利枢纽对于提高西江航运能力举足轻重

繁忙的贵港港罗泊湾作业区

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广西既沿海又沿江,实施江海联动,发挥沿海优势,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打造成我国沿海经济新增长极;发挥沿江优势,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这就为广西插上腾飞的双翅,并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合作。

如今,区域经济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连通滇黔桂粤的西江,是构筑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体系与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出海口。本刊推出广西实施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战略系列报道,旨在揭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泛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老子曰:上善若水。西江之善者,上溯云贵,下接珠江水网直达港澳,与国际海运网对接,是构筑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体系与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出海口。

以水为媒,珠江流域粤、桂、闽、赣、琼、湘、川、滇、黔和港澳形成“黄金海岸”泛珠经济区。近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凸现出珠江主干流西江水运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的黄金价值。

开发西江,发展使然。2008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指示“要重视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利用”;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把“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课题,要求全力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

今年5月,梧州赤水圩作业区施工如火如荼、桂平2线船闸建设快速推进,贵港至梧州2000吨级航道即将竣工……广西以磅礴气势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接轨黄金海岸,力促“东部产业西移、西部资源东送”,推动北部湾经济区、泛珠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协调发展。

上下同心

风帆起西江绘宏图

西江是连接云贵和粤港澳的水上交通大动脉,是西南出海重要水路通道。径流量在全国内河仅次长江,是我国水运建设重点“一纵两横两网”主通道“一横”、“一网”的组成部分。

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是指横贯广西东西部,连接百色、崇左、南宁、柳州、来宾、贵港、梧州七市,主要由规划三级及以上1480公里长航道和一批重要港口构成,含北线柳州以下,中线来宾以下,南线百色(含崇左)以下,经南宁、贵港至梧州的水运通道。何谓亿吨?广西港航管理局局长杜敬民说:“港口年总吞吐能力超1亿吨!”

实施打造亿吨级黄金水道的战略,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贵港市委书记赖德荣说:“黄金水道是贵港融入多区域合作一张不可或缺的‘王牌’,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港口强市’战略,融入北部湾、对接珠三角!”2007年广西内河货物吞吐量4200万吨,贵港占2/3,2008年贵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

“我们要依托黄金水道,构建西江中心城市,振兴百年商埠。”梧州市委书记刘志勇表示。打造亿吨级黄金水道,将构建我区和谐的综合交通体系,发掘经济腾飞的后发优势,对此,南宁市航务管理处主任雷业荣如久旱逢甘霖:“我区水运的春天来了!”

发展西江,上下联动。去年11月初,肇庆市交通部门接受采访,十分振奋:“广西搞3000吨级航道,我们搞5000吨级!”今年下半年,广西开工建设长洲三线、四线船闸,项目建成后,长洲枢纽船闸通过能力将超亿吨,沿江城市击掌相庆。

百色水利枢纽渠化100多公里河道,却“腰斩”右江。近年将建设过船设施,上游船舶从此通江达海。云南贵州期待已久……

共饮一江水,同有发展意。去年10月,南宁、贵港、梧州和云浮、肇庆、佛山等两广六市签署《西江经济发展论坛梧州共识》,在推进西江航道整治、搭建政府间经济·港航协作平台等六方面推进合作,互补共赢。11月5日,两广签订《共同加快建设西江黄金水道协议》,按照开放、合作、协调、高效、生态原则,共同推进西江干线贵港至肇庆二级航道建设,力争2010年建成通航,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贵港至肇庆一级航道。11月15日,交通运输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联合召开审查会,原则通过《贵港港总体规划》。

宏图绘就。杜敬民局长说,广西扎实做好西江前期开发工作,基本形成以出海出边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二级公路为干线、水陆联运交通运输网,展现珠江流域开发巨大潜力,期待引起国家重视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更有力地推动泛珠等区域合作。

科学谋划

千里西江破击“瓶颈”

跨江大桥将合龙,闸室深槽成雏形……4月底,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施工正酣。业主西江公司总经理宁武告诉记者,该船闸按3000吨级标准建设,是在建的世界最大单级船闸,是亿吨级水道建设的里程碑工程。

桂平枢纽扼西江咽喉,原有的一线船闸年单向通过能力仅1100吨。广西审时度势破瓶颈,去年果断投资8.25亿元建二线船闸,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3100万吨。

目标直指“亿吨”!宁武介绍,二线船闸2011年投入使用,届时枢纽年双向通过能力跃至8400万吨,优化调度挖潜可达1亿吨。未雨绸缪,还预留三线船闸位置。

梧州长洲水利枢纽是通往粤港澳的门户,举足轻重。枢纽渠化了桂平以下干流航道159公里,航道由准三级提高到二级。但2000吨级1线船闸和1000吨级2线船闸已满足不了发展需求,瓶颈效应渐显。2007年以来枢纽3次堵船,牵动两广和云贵地区的经济神经。

广西迅速启动长洲三线、四线船闸建设前期工作。据悉,今年10月开工建设三线、四线船闸,建成后枢纽总通过能力将超过1亿吨。

4月28日,梧州赤水圩作业区3、4号泊位开工建设。该作业区规划建设10个2000吨级的泊位,是梧州港水陆联运和水上中转规划重点区域,是打造亿吨级黄金水道重要的一笔。

龙头已舞,建设正酣。广西交通部门出台规划——投入215亿元用5年左右完成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航道1422公里,新建98个码头泊位,其中3000吨级泊位3个。建成桂平二线船闸、贵港至梧州2000吨级航道、右江1000吨级航道、柳江500吨级航道,将南宁等七市内河航道全改造成千吨级以上高等级航道。新增吞吐能力7061万吨,总吞吐能力超1亿吨。加快内河港口建设,以南宁、贵港、梧州3个主要港口为核心,以百色、来宾、柳州、崇左4个地区性重要港口为重要组成部分,其它港口为补充,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内河港口体系。

为了实现“亿吨”,目前广西重点建设枢纽及船闸工程、航道工程、港口和物流工程、运力优化工程、支持保障系统工程,全线破击瓶颈,进一步提升西江水运整体通过能力。

各显神通

215亿元建亿吨级水道

4月9日,广西交通厅和柳州市签订协议,联袂整治西江支流柳江红花电站至石龙三江口共100余公里航道。总投资2.6亿元,双方各承担一半。

为什么乐于“拿钱砸进水里”?柳州市副市长张永刚解惑:“河段整治后全年双向通航500吨级船舶,将为大宗货物运输提供有力支撑,对柳州早日在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意义重大。”

“概算投资3.4亿元,已到位3.4亿元!”梧州市港航管理处主任钟树培提起赤水圩作业区建设就喜不自禁。原来,该市实施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模式,采取统贷统还形式多渠道融资,先期推进黄金水道建设,此后再出让作业区经营权实现“多赢”。梧州市还和中国外运合作建设李家庄集装箱码头,引进香港东洋集团建设河西新码头。该市今年一季度完成水运基础设施投资5.6亿元。

解决巨额建设资金,是顺利建设亿吨级黄金水道的关键。亿吨级黄金水道建设资金达215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09亿元建设航道、船闸等公益性基础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投资106亿元建设港口、作业区等经营性项目。

各显神通。广西创新投融资模式,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金融机构支持。同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实现投资多元化。近年来,国有独资企业西江公司探索出“航电结合、以电促航、滚动开发”新模式,以桂平、贵港枢纽为融资平台,并拿出赢余约4亿元,滚动开发那吉、鱼梁等航运枢纽建设,实现右江千吨级航道渠化,成为全国内河航道建设的典范。

黄金水道接轨“黄金海岸”,贵港为先。市委书记赖德荣很振奋:“近年我们在港口修路等公共设施投入7000万元,却广开渠道引进7亿多元建设港口。”该市引进印尼资金,全面建设罗泊湾作业区和猫儿山作业区。如今贵港贵为西南“老大”,跻身全国内河大港十强。平南县老板吴毅投资4000多万元建武林港,朝“五年内达到年吞吐量900万吨,15万标箱”目标破浪前行。目前,平南已发展成为广西内河第二大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