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水道喜见“金”涛拍岸
——广西实施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战略推动泛珠区域合作纪实(下)
广西日报记者 贝为超 吴凌平 通讯员 吕 庆 文/图

梧州临江工业园区的企业在生产

梧州李家庄集装箱码头在紧张作业

华润水泥(贵港)公司在黄金水道建起专业水泥码头

梧州临江产业蓬勃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的寒流,冷却不了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的建设热潮。世界经济萧条的阴霾,笼罩不了西江地区经济的发展势头。建设中的亿吨级黄金水道,为泛珠特别是西江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看,黄金水道水位渐涨;听,黄金水道“金”涛拍岸!4月下旬,记者沿江而下,触摸黄金水道的脉搏,感受到西江“亿吨”黄金价值正逐步显现。
“西江王牌”
凝聚“王牌动力”
4月25日,西江上游浔江畔的广西金达造船有限公司盛装迎庆典——一艘刚竣工的40米锚作拖船出口到新加坡。
“水深好造船,我看中打造亿吨级黄金水道的广阔前景!”金达公司总经理黄志金说。下游长洲枢纽蓄水,上游水深而阔。公司偎依着浔江,面向港澳及国际市场,高起点兴建3个室内船台,可造90米以内船舶。记者看到,船台弧光闪闪,其余两艘出口新加坡的轮船正在紧张建造。该公司已发展成为广西最大的民用船舶制造企业之一,今年产值将达2亿元。
造船业成为梧州市经济发展生力军。该市金达公司、中船桂江公司、中船华南公司、西江造船公司等18家制船企业“靠水吃水”,抓住钢材价格回落机遇大力吸纳订单,化危机为转机。今年一季度船舶出口价值近1000万美元,占外贸出口10.7%,同比增长180%。在制船业拉动下,梧州今年一季度外贸出口逆势增长5%。
黄金水道已成为梧州、贵港、来宾等沿江地区应对危机的王牌。梧州市经委主任黄东明介绍,该市抓住危机对产业调整的机会,结合日益优化的黄金水道资源优势,招大商上大工业。新上造船项目拓展造船业,还利用航运优势延长高岭土项目产业链,扩大林产林化的产业集群。
“西江王牌”凝聚“王牌动力”,拉动西江地区港航生产迅速恢复。“全国内河大港十强”贵港港显强者风范。去年,贵港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成为西南、华南内河第一个突破3000万吨吞吐量的港口。贵港爱凯尔集装箱港务有限公司操作部欧经理揭示贵港成为“磁场”的奥秘:一个集装箱标准箱从贵阳到广州走铁路运费4890元;从铁路到贵港经西江转运到广州,节省500元。
贵港保增长大打“西江王牌”,航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可逆转。今年以来,该市扩大“水上穿梭巴士”运输能力,加强与中海公司、中远公司、广州南沙港的合作,同时积极“找”市场大力拓展西南、华南两地的集装箱新货源,发展了鹏安公司、水钢集团等一批新客户。一季度,贵港港在桂平、梧州长洲船闸检修情况下,仍完成港口吞吐量677万吨实现保增长。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1452标准箱,同比增长45.85%。
打造亿吨级黄金水道,西江逐步成为广西内河连通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区的水上运输大动脉。今年一季度,梧州港口货物吞吐量188万吨,集装箱2.8万箱,同比也有较大增长。
西江走廊
崛起临江工业群
去年还是荒山野岭,如今成为工业园区。4月底,记者在苍梧县的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看到,100多台套设备咆哮着平整场地。目前有8家企业入园,其中黄金公司正在安装设备,投产在望。
这个培育“大进大出”项目的临港工业区,每年要从国外进口300万吨原料。园区附近,就是烟波浩渺的西江和在建的赤水圩作业区。这就是梧州精心打造的前港后厂(库)现代化临港工业基地。
千吨船畅行黄金水道,贵港至梧州二级航道将通航,2000吨级船舶从贵港直达广州。梧州市长王凯说:“西江为主的立体交通新格局,是梧州核心战略资源和独特差异性优势。”该市围绕西江构建区域性枢纽城市和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培育沿江石化、能源、冶炼等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广西新中陶陶瓷生产项目、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燃料乙醇项目、综合物流园区和船舶配套产业区等重大项目都沿江布局。
“西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贵港市长唐成良底气足。该市实施“港口强市”战略,以江南工业园、桂平长安工业园为载体发展临港工业,引来华润、台泥、海螺等巨头形成水泥产业群。中国华电、中国华强等大型企业落户贵港,“大交通、大工业、大物流、大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在贵钢、贵糖、华润水泥等一批骨干临港企业强力拉动下,去年底贵港率先止跌回升。今年1-2月,贵港市财政收入5.67亿元,增长22.9%,增幅居全区首位。
南宁市临江工业前景光明。六景工业园签订投资合同30多个,投资额90多亿元。广西正邦集团年产48万吨饲料、南船重工等26个项目已投产。永凯20万吨浆纸、超大客货运等项目也加紧建设。
沿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得西江之利,加快临江产业布局形成区域优势。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表示,要在继续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同时,加快以桂林、柳州、来宾、贵港、玉林、梧州等西江流域主要城市为重点的西江上游经济带建设,努力形成“两区一带”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是自治区成功部署实施泛北部湾经济区重大战略规划之后的又一篇好文章,促进了生产力布局向中东部地区发展。广西全力推动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建材机械、修船造船、农产品加工等工业向黄金水道沿线聚集,形成沿江工业区、开发区和物流园区集中带。记者翻开沿江经济带示意图发现,西江呈叶脉状开枝散叶,贵港、梧州、南宁、百色、崇左、柳州、来宾等沿江城市周边标满沿江产业。当前,各市在建设或规划沿江布局的园区主要有南宁六景、柳州阳和、梧州赤水、贵港猫儿山、百色田东石化、崇左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
黄金水道
力促泛珠“共荣共进”
4月以来,贵港市港南区启动江南工业园的一个污水处理项目征地工作。“项目总投资1.2亿元,这仅是配套工程,”区招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块头'还在后头呢!”
“大块头”就是该市在去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引进的总投资48亿元的“粤港皮革环保工业城”。完成“三通一平”工程后,将有17家广东、香港等地皮革制造上下游企业大举“进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从引进简单生产线,到吸引总部及上下游产业迁入的嬗变。贵港市委书记赖德荣很自豪:“我们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打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的王牌招商引资。”
黄金水道上接黔滇桂等资源丰富省区,下接经济发达的珠三角,是泛珠区域“东部产业西移,西部资源东送”重要渠道。泛珠建设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实现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组合。各方加速对区域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构建“共荣共进”的经济共同体。前不久,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指出,广东目前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将积极引导、支持相关企业向广西等有成本优势的地区转移。
黄金水道水铁联运、运量大、成本低,形成核心竞争力,泛珠区域受益匪浅。贵港几家物流巨头负责人告诉记者:“西江几座枢纽一旦堵船滞航,沿江特别是珠三角企业就坐不住,可见西江和沿江、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记者采访贵港罗泊湾作业区,这儿正忙碌装运云贵两省物资。据了解,云贵钢材等物资几乎都经这里中转广东,仅昆钢集团每年就有20万吨钢材。每年华南、西南各地经过贵港水路中转煤炭、白糖、水泥、金属矿石等货物有800多万吨。
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建设,不仅推动广西境内区域协调发展,还有利于东、中、西地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实现泛珠区域协调发展。最近,记者采访肇庆港看到“金”涛拍岸——广西白糖装箱中转到沿海地区、藤县原料泥经西江源源送到佛山等地陶瓷生产企业……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坦言,改革发展过程中,广西等兄弟省区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