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刘艺 通讯员 陈立雄 梁泽义
去年底,不占原料优势的桂平市,依托西江黄金水道的交通运输优势,引来了建陶产业基地这个“金娃娃”。
该建陶产业基地计划总投资250亿元,建设300条建陶生产线、建陶产品展览中心、商贸市场和专用码头,建设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环保达标、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化建陶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开发期为10年,其中一期投资130亿元,二期投资12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建陶10亿平方米,年产值400亿元,可提供8万个就业岗位,实现年税收15至20亿元。
今年以来,陶瓷产业转移进入实质性阶段,广东省佛山市杏花陶瓷有限公司、维罗陶瓷有限公司、灵海陶瓷有限公司已经签约进驻桂平龙门工业园区,开始平整土地。这3家企业计划投资30亿元,用地3000亩,建设39条生产线,力争在2010年春节前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建筑陶瓷1.8亿平方米,年产值可达45亿元,提供税收2.4亿元,就业岗位2100多个。
近年来,像这样依江引资抱“金娃”的故事正在桂平不断上演,初步形成制药、铸造、酒精、有色金属、制糖造纸、食品加工、服装针织、造船等八大特色产业,助推该市在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4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
打破“瓶颈”承接产业转移
手无寸“园”曾经是制约桂平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破除这一瓶颈,桂平在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上,倾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桂平市多方筹集资金,争取项目支持,建立龙门工业区、长安工业集中区和木圭锰矿区。随着骨干路网扩大、土地收储平整、标准化厂房、绿化亮化、配套设施的投入,使该市大项目承载力发生质的提升。该市先后投入1亿多元完善长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使该园区被确定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
以生产酒精、生物质原料、清洁能源及其相关化工产品为主的广西金源生物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捷足先登落户长安工业园区。桂平市派出了专门的服务协调小组,使公司从动工建设到投产只用了150天,成为国内同类项目建设速度最快的典范。
在金源生物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昔日不值钱的木薯,成为抢手的“香馍馍”。木薯价格直线上升,由原来的每吨200元上升到目前的350元,木薯干片由原来的每吨600多元上升到目前的1300多元。木薯种植大户每年户均收入达到6825元,桂平市的木薯种植户由原来的12万户发展到近20万户。
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成为桂平招商引资集聚项目的“强磁场”。去年,桂平市荣获“2008年度广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
转型升级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地处黔、郁、浔三江交汇的桂平市,有着悠久的造船史以及过硬的造船技术,是该市一项传统产业。随着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建设的不断推进,桂平市交通、金融等多部门引导造船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广西内河最大的船舶建造基地。
今年以来,桂平市永兴造船厂的订单源源不断,17条船台满负荷生产,安排当地400多名农民就业,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据统计,目前,桂平市已拥有船舶修造企业12家,船台189个,水岸线长5000多米。1-10月,该市建造新船舶250艘,载重吨位达50万吨,总产值达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78%和74%。
同属该市传统产业的还有桂平市清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前身是桂平社坡机械厂,创建于1987年6月6日,至今已有21年的铸造和机械加工历史。在桂平市委、市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该企业成功改制并发展壮大,成为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YC结合体”的核心供货商,和东风柳汽公司铸铁件零件的主要供应商。
当前,桂平市清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长安工业集中区,投资2亿元扩建的汽车配件项目投产在即,投产后公司将实现年产值7亿元,年利润3000万元,年创税7000万元。据统计,像清隆机械有限公司一样,在桂平市助力下发展壮大的企业,还有源安堂药业公司、天鸿鑫锰业公司等,都成为该市纳税超千万元的骨干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