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韦义华 本报通讯员 曾开宏
跨过年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建成,中国与东盟90%的商品实行零关税;也是在迎接2010年到来之际,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一期将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作。
“降税”与“保税”时代的同时到来,一个问题被自然而然地提了出来:在中国-东盟绝大多数产品贸易实现零关税的框架里,即将封关运行的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的优势在哪里?在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优势十分明显,作用十分重大。”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管委会主任陈武接受记者专访时,曾用这两个“十分”来概括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的优势和作用。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对接点”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的定位首先是“对接东盟”,其首要任务就是深化中国-东盟合作。
根据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程,我们可以看到,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现零关税的只是大部分产品,但各国可根据国情,保留10%的产品作为受保护的敏感产品(东盟老六国计400个,东盟新四国达500个)。在这些高敏感产品的“保护期”内,广西钦州保税港区享受境外货物入区实行保税,国内货物入区实行出口退税,从区内运往境外货物免征关税,区内货物交易免增值税和消费税,境外进入区内的生产性设备、物资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特殊的税收政策,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这样的优势,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客商,可携带高敏感产品入区开展货物储存、国际贸易、国际采购与分销配送、国际中转、商品展示、加工研发、港口作业、检测维修服务以及海关允许的其他业务,一律享受免税政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不等于自由贸易区建成了,贸易就会自然增长。”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常务副主任王乃学说,有了便利,还要有好的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就是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平台。
一直以来,东盟都是我国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点区域,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曾乐观地说,东盟可能在未来取代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这是一个目标,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对接点”。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执行低成本的物流政策,我们将依托特殊的海关监管区,构建中国与东盟间的双向物流平台,建立对接东盟的物流体系,积极推进以保税港区为中心的物流编组站,降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物流成本。”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副主任罗贤新说,只要充分利用广西的区位优势,发挥好自贸区政策与保税港区政策的叠加效应,就能创造低成本的物流链。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广西正在打造航空、海运、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水运等立体交通网,连接我国的西南、中南、华南“三南”地区,延伸广西北部湾地区的物流体系,使“三南”地区出口的货物,通过集装箱将产品先运到钦州保税港区,再进行拆拼,变主送为搭送,享受低成本物流,实现为“三南”出海出口服务的宗旨。
| 下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