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周红梅 通讯员 卢清建
核心阅读:财政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加快发展的政策工具和兴邦富民的体制保障,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过程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区各级财政部门不仅要深刻领会《意见》的内容实质,更要将贯彻落实《意见》与争取中央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工作相结合,以明确财政调控重点作为切入点,以推动经济加快发展作为着力点,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为落脚点,以提高以财佐政能力作为支撑点,以实际行动加快落实《意见》精神。
苏道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各级财政部门不仅要把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来抓,准确把握《意见》的内容实质,还要从《意见》里看到工作要求,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措施。
苏道俨指出,要以有效行动落实好国务院《意见》精神,促进广西财政事业发展壮大,各级财政部门将遵循几条基本工作思路:
第一,把明确财政调控重点作为切入点。《意见》明确了我区加快发展的总体目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财政部门将以全面落实《意见》为动力,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的战略思维,坚持产业、交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明确财政调控重点,既要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也要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也要努力盘活自有资源和资金的存量;既要大力推进工业化,也要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既要加快沿海地区开放开发,也要推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既要支持加快城镇化进程,也要兼顾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既要加快经济发展,也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二,把推动经济加快发展作为着力点。加快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各级财政部门将按照《意见》提出的坚持工业化主导方向、推进沿海沿江率先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努力改进和完善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和途径,综合运用各种财税政策措施,为我区经济加快发展提供更大的推动力。要着力培育壮大工业经济,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各项决定,进一步梳理、整合财政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突出支持重点、创新方式方法、放大政策效应,积极培育产值千亿元产业和重点产业。要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体系,切实增强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大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着力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支撑能力。要大力支持我区开放合作,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为契机,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支持外贸进出口、交通物流等企业加快发展,大力支持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举办,不断提升我区作为中国-东盟交流与合作的枢纽和前沿阵地的战略地位。
第三,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为落脚点。《意见》在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加大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支持力度,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对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科技、文化等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保障力度,逐步建立起城乡低保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的机制、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城乡医疗和城乡养老保障机制、城乡低收入居民保障性住房供给机制等方面的财政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继续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努力构建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各级财政部门将以精心谋划并组织实施好自治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载体,带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根据财力实际,坚持循序渐进、滚动发展,区分轻重缓急,提前谋划每年自治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资金筹措机制和协调推进机制,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形成合力,确保自治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一项一项抓好落实。
苏道俨强调,提高以财佐政能力是落实好《意见》的支撑点。《意见》里每一项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财政部门支持,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在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较为落后、财政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必须不断提高各级财政部门以财佐政的能力。
苏道俨说,提高以财佐政能力,基础在于做大财政蛋糕。要依法加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征管,严厉打击各种偷骗税等违法行为和“空转”等虚收行为,切实把经济发展成果反映到财政收入增长和财政收入质量提高上来,努力夯实全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财力基础。重点在于提高资金效益。下一步,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各项财政改革,尽量简化操作流程,提高财政管理效能;同时,进一步强化绩效观念,以一些大额专项资金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在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要多追踪问效,以提高资金效益,缓解财政收支矛盾。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在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做强做大、加快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通过贴息、担保、配套等方式,引导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加快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同时,以国务院发布《意见》为契机,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把《意见》里的各项政策转化为有说服力的项目,努力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形成加快发展的资金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