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公园街道在“金沙角”拆迁中唱响科学发展和谐曲

突出“引”、“带”、“沉”、“实”

——公园街道在“金沙角”拆迁中唱响科学发展和谐曲

  “金沙角”旧城改造项目是柳州市的重点工程、民心工程,项目位置坐落于城中区公园街道办事处东台社区。项目建设需拆迁区域内住户1756户,拆除建筑物及附属物约18万㎡。这次拆迁工作改变了以往以业主单位和拆迁公司为主导的模式,转变为以城区政府主导、街道具体负责的模式。面对拆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城中区公园街道党工委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先锋行”主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念好“引”、“带”、“沉”、“实”四字决,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实施和谐拆迁。截止10月31日,该项目已签协议的住户达1731户,占项目拆迁总户数的98.6%,为全面完成“金沙角”项目拆迁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引”:引导群众转变思想、支持拆迁

    拆迁难,难就难在老家难舍,思想不通,补偿嫌少,政策不懂。因此,公园街道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政策宣传、思想发动上,切实解决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引导拆迁户主动支持、配合拆迁。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发动。从办事处、社区抽调50多名干部,成立6个拆迁工作小组,街道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由骨干党员担任小组长,为拆迁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东台社区党总支召开党小组长会议、党员大会、居民代表大会,积极动员党员和居民早签约、早拆除、早得益。其次,始终做到“三个坚持”,转变拆迁工作作风。坚持“依法拆迁、阳光拆迁”思想,多做疏导、说服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理念,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始终坚持笑脸相待,做到不急不躁,耐心谦让。最后,帮助拆迁户算清拆迁“三笔帐”,促拆迁户思想转化。“一笔”是居住环境帐,引导被拆迁户向往优美环境。向广大被拆迁户耐心宣传现在的“金沙角”经常遭受洪水侵扰,道路狭窄,消防、治安隐患多,排水、排污功能不完善,交通拥堵,停车困难,商业配套不完善,生活环境差。反复地用现在的居住面积、居住环境与建成后的“金沙角”生活区相比,从人居环境、和谐生活等角度介绍旧城改造给市民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激发拆迁户产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二笔”是价格效益帐,引导拆迁户认识到回迁安置和货币补偿政策的实惠。用同地段、同品质的商品房价与回迁后的房价相比,用柳州市其他地域和其他城市拆迁价相比,让拆迁户从数字中看到实惠。“三笔”是城市规划建设帐,引导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回迁后的前景。用金沙角的现状与未来生活图景相比,用近几年柳州城市发展的成就与将来宏伟蓝图相比,使拆迁户看到将来的变化也有自己的一份贡献,增强他们的自豪感。通过不断家访,多次上门宣传政策、说服沟通,消除群众疑虑,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最终把群众的拆迁要求引导到合法化、合理化的范围中来。同时,对少数多次做思想工作不通,不愿给予配合的拆迁户,社区党组织安排党员,采取“分兵迁回、亲情包抄”的办法,动员他的亲属、朋友、同事和关系好的邻居一起来做工作,用已搬迁人的感受来现身说教,促其思想转变。

    二、“带”:党员拆迁户带好头

    拆迁工作开始后,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主动参与和服务拆迁工作中心,教育党员、干部在拆迁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以党组织的真情工作和党员的表率作用,影响、带动群众理解、支持、配合拆迁。绝大部分党员被拆迁户做到了带头拆迁,并积极动员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及时搬迁,还劝说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再去动员他们周边的亲友邻里配合拆迁,党员先进性得到很好体现。家住曙光东路65号的党员小组长陈凤华是第一个找到拆迁公司签订拆迁协议的宿舍区党员。她说:“别人都说拆迁不好,我看是人的心态问题,把心摆正了,你就会发现政府现在的拆迁政策让被拆迁户真正得到了实惠。”在她的带动下,曙光东路65号70多户拆迁户在不到2个月时间内全部签订了协议。家住东台路东三巷26号广电小区的党员小组长刘德珍说:“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拆迁户,应无条件服从大局,听党的号召,当好表率。”她主动与拆迁工作组联系,请求评估,随后又与拆迁公司签下协议。家住东台路5号的党员小组长李寿德对身边还没有与拆迁办签订协议的居民说:“拆迁政策是对大家订的,不是针对某个人,不存在先拆先吃亏,后拆讨便宜”。她先后多次自发到左邻右舍家里做工作,动员他们抓紧时间签订协议,在他的耐心说服下,他的邻居都主动签订了协议。截止10月31日,拆迁区域内107名党员被拆迁户全部签订协议。广大党员的带头作用,为拆迁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他们的参与、协助,疏通了群众的思想,为拆迁工作赢得了群众支持与配合。

    三、“沉”:党员干部沉入拆迁第一线

    在这次拆迁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党员干部,他们用“和风细雨”的语言温暖人、“春风拂面”的行动感化人。入党积极分子、第六拆迁工作小组组长许冬梅风里来、雨里去,已在拆迁工作第一线奋战了300多天,每天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没有白天、没有黑夜,常常已是深夜12点钟,还穿行在大街小巷,或在拆迁居民家中做思想动员工作;面对个别拆迁户的无理辱骂,她始终笑脸相迎,一次二次不行,就每天上门十次八次,一天天下来,嗓音变哑了,人变瘦了,却无怨无悔。在承受巨大工作压力的同时,内心却承受着亲情的深深煎熬,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她的母亲,因脑出血住院昏迷了三天三夜不醒,作为一名骨干队员,白天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和其他队员一起走家串户,耐心细致做拆迁户的思想教育工作,晚上11点多钟甚至是深夜12时,她才能赶往医院,守在病重的母亲身旁,第二天又得打起精神和其他队员一起工作,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办事处党员干部李凤秋血压高,最怕情绪激动和过于辛劳,但,在这次拆迁工作中,她作为拆迁工作小组长却始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总是带头下户耐心细致地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发生矛盾纠纷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进行化解。由于太劳累,有一天她终于在家里厕所晕倒,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才在医院吊了一天的针,第三天就赶回来上班。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叶熙、李智红、张秉文在拆迁工作中分别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但他们只请假了三天处理完丧事就赶回来继续奋战在拆迁工作第一线。象这样的事例还非常多。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怕苦、不怕累、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好党员、好干部,才有了“金沙角” 良好的拆迁工作成绩。

    四、“实”:为拆迁户办实事、好事

    深入开展“情系拆迁户,共建新东台”主题实践活动,以送温暖、献爱心、树形象为主要内容,为广大拆迁户多做好事、多办实事。街道结合“金沙角”拆迁各项优惠保障措施、政策,切实解决拆迁户回迁前及安置后的现实生活困难;采取送技术、送项目、送岗位等方式,提高下岗失业拆迁户再就业技能和生活水平,使他们“拆”得放心、“迁”得安心。坚持以人为本,对重病、残疾、特困家庭采取“三个凡是”的原则:即,凡是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各项补偿,毫厘不差给足,谋求利益最大化;凡是能够争取到的实惠,千方百计去争,谋求效果最优化;凡是可以帮助解决的实际问题,全力以赴操办,谋求困难最小化。家住曙光东路118号的温蕴源,一家六口人,二代同堂,子女没有工作,本人患有重病,居住面积才10多个平方米。东台社区党总支将这一情况向业主单位进行了反映,经多方协调,温蕴源终于住进了跃进路一套两房一厅的房子,建筑面积70多平方米,居住环境终于得到彻底改善。温蕴源逢人便说:“要不是这次拆迁,我哪年哪月有大的房子住,恐怕要永远住在那个鸡窝里了。”像温蕴源这样住房紧张的困难居民达60多户,在这次拆迁过程中都相继得到了妥善解决。在柳江“7.5”2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期间,“金沙角”地区几乎全部被淹没。在洪水到来前,街道、社区组织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及时动员未搬迁拆迁户全部撤离到龙城中学临时安置点,确保了拆迁户的生命财产安全。社区还给拆迁户免费送去块餐、面包、饼干和矿泉水等食品,保障了拆迁户的生活。洪水退去后,街道、社区又组织党员突进队,加班加点,连续奋战几昼夜,对“金沙角”被淹的道路、小街、小巷及时进行清理、消毒,还帮助拆迁户清扫被淹房屋,受到了广大拆迁户的一致好评和赞扬。生活困难的受淹拆迁户还领到了政府800元的补助金。许多拆迁户都说,“在灾难面前,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在洪水退后,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纷纷主动要求签订协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