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体系安民心 人才建设强八桂
——访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蒋明红
广西新闻网记者 周红梅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跨越:10年来广西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80多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多万人;10年来广西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由800万增加到2000万;10年来广西共引进865名海内外高级人才来桂服务和工作……”细数西部大开发给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带来的巨大变化,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蒋明红非常激动。
蒋明红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广西始终把扩大就业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城乡劳动者就业机会更加均等,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就业环境更加宽松,就业容量也不断增大。10年来城镇新增就业人口280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最低为3.2%,最高为4.15%,均在国家要求的控制线4.6%以内。
蒋明红介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快实施,给广西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流、信息流、人流,也为农民开启了全新的就业之路。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区加强了与广东、浙江等省的劳务合作,通过在广东省和浙江省部分中心城市设立的劳务工作站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农村劳动力输出取得明显成效。10年来,全区累计跨县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达到800万人次。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的工资性收入,占到了农民年度纯收入的1/3以上,有力地促进了我区新农村建设。
蒋明红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广西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基本建立,自治区本级、14个市、109个县(市、区)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不断加强,大部分乡镇、街道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部分行政村、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此外,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劳动技能培训体系。10年来,培养开发了家政、电工、焊工、缝纫、导游、钢筋、建筑、装卸、木工等30个劳务品牌,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00多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300多万人,为城乡就业困难人群实现就业夯实了坚实的根基。
具有广西特色、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建立,是西部大开发带给壮乡人民的又一福祉。蒋明红列举了一组数字:2000年,我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39.36万人、224.62万人、98.52万人、126.56万人、112.58万人;截至2009年10月底,我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03.57万人、235.41万人、759万人、216.22万人、194.79万人,全区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由800万增加到了2000万。此外,10年间,全区共征收社会保险基金从2000年的30.54亿元增加到目前的202亿元,10年累计达到1040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国家多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并逐步提高了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和失业、工伤保险待遇标准。
如今,普惠的社保新政正为更多人群撑起人生保护伞。蒋明红说,从2009年10月开始我区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到2020年,我区绝大部分农村居民将获得更好的养老保障。此外,农民工社会保险得到了有力推进,到2009年10月底,我区已有30.5万农民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蒋明红强调,人才兴则国运昌。西部大开发10年来,我区人才队伍建设蒸蒸日上:到2008年底,我区共有专业技术人才84.84万人。按学历分,大学本科以上25.58万人占30.2%,其中研究生2.1万余人,占2.5%;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3.95万人(其中正高2826人),占4.7%,与2000年比大幅度提高。
蒋明红说,人才小高地的建设,加速了我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自2004年以来,我区提出集中各方力量,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依托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和优势企事业,打造具有高层次、专业化、好环境、多样性等特点,快速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人才小高地。几年来,我区已建设了3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2个自治级人才小高地、近100个市和部门级人才小高地,形成了涵盖我区大部分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和优势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小高地集群。几年间,我区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865人来桂工作和服务。此外,小高地送往国内外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达1140人,送到国外培养的273人。很多人才小高地开始承担国际、国家重大项目,在科研界崭露头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