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原创]中国多部门力推自贸区 贸易提振产业活力

广西新闻网记者 李海林

中国-东盟自贸区在今年1月1日正式建成,如今,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至0.6%。根据中国海关的初步统计,2009年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总值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仍然达到了2130亿美元,继续保持东盟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在这样的国际贸易优越环境下,如何再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利用贸易带动其他产业同发展,这仍需多方的努力去实现。 

  1月7日下午,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上,来自中国海关、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围绕“新起点——贸易提振产业活力”议题发表演讲。

海关总署:加快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积极推进区域贸易便利化

  在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中国海关总署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成功联合举办了推动贸易便利化的“海关与商界合作”的主题论坛,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海关和商界代表围绕贸易便利化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一致通过了《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南宁倡议》。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李克农在发表演讲时指出,南宁倡议的全面落实,将进一步便利本地区内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李克农认为,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将有利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发展,也必将成为自贸区合作的热点。中国与东盟互为合作伙伴,进一步加快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化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方式,建立便捷高效的贸易通道,有利于提高贸易水平,有利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李克农说,本次论坛期间,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正式揭牌,这两个海关的监管区域使得保税物流体系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广西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中的前沿和枢纽的作用。李克农坚信,进一步加强区域内的合作与建设,将为本地区提供一个理想的载体,带来巨大的货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和技术流,增进整个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发展。

质检总局:企业从申请到领取一份原产地证书仅仅需要一个工作日

  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是根据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出口国的出口货物在进口国享受关税优惠待遇的书面凭证,在国际贸易中被形象地称为货物通关享受优惠关税的“护照”。

  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早期收获计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书成为中国签发的第一种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截至2009年11月,质检总局组织各地检验检疫机构签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书68.2万份,签证金额为169.83亿美元,使中国-东盟自贸协定项下货物享受优惠关税约10.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9.4亿元)。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总检验员项玉章说,目前,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建立了一支业务精通的签证队伍,启用了原产地业务电子管理系统,实现了原产地证书电子签证,一般情况下,经审核,只要产品符合相关原产地标准以及管理要求,企业从申请到领取一份原产地证书仅仅需要一个工作日。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提高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成效,质检总局已经完成原产地证书电子联网核查系统的开发,可以与成员国海关实现证书数据对接和查询。未来,在各东盟成员国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网络迅速完成原产地证书退证查询,提高通关效率已经指日可待。

 下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