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蒋正华:共同推进中国-东盟合作迈向新阶段



共同推进中国-东盟合作迈向新阶段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上的演讲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蒋正华

  (2010年1月7日)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开幕了,我很高兴应邀出席论坛,与各位嘉宾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促进自贸区进一步发展的宏图大计。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趋势并行,对世界各国产生着巨大而深刻影响。特别是近10年来,区域经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区域各国通过合作建设自由贸易区,相互降低和取消关税,相互开放服务贸易和投资市场,创造更多贸易和投资机会,加强经济联系,有效实现了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截至2008年底,已经向WTO通报并且仍然有效的区域贸易安排一共有421个,其中90%以上是自由贸易区,绝大多数世贸组织成员都参与一个或者多个区域贸易安排。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也是中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我国已对外签署了8个自贸协定,涉及1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新加坡和秘鲁的自贸协定、亚太自由贸易协定以及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上述协定涵盖我国2008年对外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

  2002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自贸区从启动到顺利建成,在不到10年时间里,双方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货物贸易快速增长,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从2003年的782.5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2311.1亿美元,年均增长24.2%。初级资源性产品贸易额由2003年的20.9%降至2007年的16.8%,工业制成品由2003年的79.1%增至2007年的83.2%;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分别由2003年的42.5%、21.9%上升至2008年的57.5%和38.8%。商品结构的优化,意味着双方更好地利用了各自比较优势,发挥了自贸区分工协作的功能。

  二是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合作层次不断提高。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宣布相互开放服务贸易市场。2008年,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3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4%。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东盟在海运、航运、金融服务、建筑工程服务等领域的对华合作,已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双向投资态势良好,合作潜力巨大。2008年中国吸引东盟外资54.6亿美元,同比增长25%,中国对东盟投资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25%。随着《投资协议》实施后双方进一步开放市场,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壁垒,双方投资合作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东盟自贸区构想酝酿于亚洲金融危机,完成于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中国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东盟国家也采取相应的各种政府救助和干预措施,中国和东盟通过相互帮助,加强合作,在携手应对挑战中实现了自贸区建设的预定目标。当前,尽管世界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积极迹象,但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形势好转的基础并不牢固,推动世界经济全面恢复增长还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中国和东盟应以自由贸易区建成为契机,积极拓宽合作领域,充实合作内容,提高合作层次,共同促进本地区的发展和谐、稳定和繁荣。下面,就如何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问题谈三点意见。

  第一,充分发挥好自贸区作用。中国和东盟是世界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经济体之一,双方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也造成了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和资金的相当程度依赖。在金融危机使得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疲软和投资能力下降的条件下,双方应充分发挥自贸区的关税降低、市场开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等作用,扩大区域贸易规模,培育和壮大投资市场,提高区域内贸易投资水平,减轻对少数发达国家等外部市场的依赖,增强区域内各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突出重点领域合作。在推进全面合作的同时,双方应以规划和落实重大项目为落脚点,突出一些重点领域合作。一是加强交通物流合作。尽快落实《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中国-东盟海运协定》和《中国-东盟航空合作框架协议》等有关协定,充分利用好中国设立的100亿美元“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和150亿美元信贷资金,积极加快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和泛亚铁路东线建设,尽快形成南北贯通的交通物流大通道,并通过交通走廊带动沿线物流基地、商贸市场、产业园区等园区建设,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二是加强农业开发合作。民以食为天。农业在中国和多数东盟国家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农业问题不仅关系国计民生,也关系区域稳定。在当前世界粮食问题突出的大背景下,双方应共同制订粮食增产行动计划,深化农业技术开发推广和农产品加工合作,共同建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农产品加工和原料基地,为实现粮食稳定供应共同努力。三是加强次区域开发合作。加强次区域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利益交汇点,促进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泛北部湾合作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下新的次区域合作,各方尽快成立泛北部湾合作跨国协调组织,设计泛北部湾合作的框架路径、实施步骤和行动计划,在交通基础设施、港口物流、农业、旅游等领域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进区域合作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促进自贸区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逐步拓展与深化的过程,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每个阶段又有不同的内容。当前,一些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区已经从贸易、投资向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领域延伸。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积极借鉴这些成功经验,根据区域内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探索在部分条件成熟的国家先行先试建立单一关税区、单一投资区、单一市场、单一货币区等,推动自贸区不断向更成熟、更深入的形式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过去的辉煌已铭刻为历史,新的征程需要我们继续奋斗。让我们携手并肩,为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实现中国与东盟共同繁荣和发展一起努力,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衷心祝愿本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