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视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民营企业如何“走东盟”?专家提醒:
研究市场找机遇 融合双赢很重要
广西新闻网记者 莫艳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90%商品零关税。
大门洞开,盛宴飘香。但“盘中菜”如何变成“碗中食”,渴望有所建树的广西民营企业,还得费些脑筋。
2009年12月27日,自治区工商联举办第四期广西非公有企业成长讲座,特邀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部副主任金柏松,为广西民企作了题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与挑战》的专题报告。
金柏松介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策框架,分析了东盟各国的市场机会,点评我国企业“走东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案说法指点广西民企:企业“走东盟”,盲目不可行,要尽量与当地民情文化融合,实现双赢最重要。真实生动的案例、富启发性的思路,让与会的广西民企“开了窍”。
研究市场:
东盟各国商机各异
想在东盟市场挖到金,研究市场很重要。金柏松认为,新加坡市场已经非常成熟,服务业非常发达。广西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可利用新加坡在东盟优势地位,成立东盟商务运营中心,地区商务总部,将有发展前景。如旅游方面,企业可利用新加坡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等优势,顺应我国出国旅游市场急剧扩张的发展势头,成立公司东盟地区旅游协调、调度中心,拓展东盟重要旅游路线和旅游景点布局。
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水平在东盟仅次于新加坡,人口多于新加坡,适合作为中国产品销售出口市场。
泰国能够承诺开放医疗市场难得一见。我国医疗水平无论中医、西医总体高于泰国,具有投资优势,当地华人对中医中药认同感强,具有潜在大市场,建议广西相关企业积极开拓。通常跨国企业愿意将泰国当作东盟制造基地,产品辐射全东盟,但鉴于泰国的政局实情,总体上不宜大规模扩张,可以积极调研,做好开拓市场的各项前期准备。
广西的发电工业具有一定优势,利用菲律宾开放能源市场机遇,在菲律宾发展电力工业具有一定前景。印度尼西亚在建筑及工程、旅游和能源服务方面做出了高于WTO水平的承诺,特别是在民用工程、煤的液化和气化服务领域做出了进一步开放的承诺,企业应抓住机遇。
作为东盟新成员国的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4国,要到2015年才将关税削减为零,广西的企业可提前深入调研,积极寻找商机。需要提醒的是,未来2年进入越南需要规避通胀风险,考虑到越南与我国贸易逆差较大,2009年1-10月贸易顺差86亿美元,发展大方向应该将出口转为当地制造。老挝缅甸两国外汇十分缺乏,市场也小,扩大出口余地不大,而柬埔寨市场可以重点关注。
另外,在东盟10国中,8个国家是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农机生产能力极为有限,市场上与中国产品具有相近性能的日韩农机产品,价格高出2至3倍,相比之下,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在东南亚占据很大市场优势。这方面,南宁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就发展得非常好,广西相关企业可以在此大有作为。
抓住机遇:
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金柏松指出,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剧增,2009年以来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最高,可以预见,以目前的方式推进我国对外贸易,遭遇到的贸易保护、封杀措施将越来越多。金柏松提醒说,在推进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发展中,企业家应正确理解发展经济和对外贸易扩张的本意,不是占领、控制、扰乱和压制,而是平衡和双赢。
在已经走出去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他们敢闯天下,但盲目性极大,一般不愿意作市场投资分析,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研究市场,因而失败极多。因此,广西民营企业在“走东盟”的时候,企业家一定要基于长期利益考虑,稳扎稳打,减少盲目性,防止冲动,在掌握全面的市场信息情况下慎重作出决策。
烧鞋案启示:
文化融合很重要
金柏松提醒,企业向外发展须特别注意与当地民情、文化相融合。
金柏松说,2004年,我国出口西班牙鞋迅速、大幅增加,挤垮许多当地百年老店,在当地引发极大不满,民众闹事,公开火烧中国鞋,这当中有几点应引起我们的深思与重视:我国出口企业不知出口货物的总量;不知来自中国进口产品对当地企业、产业冲击的严重程度;即便有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无法作为;一些企业误认为挤垮当地企业是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对国际贸易规则,对当地商协会明规则、潜规则浑然不知,对当地民情不了解,如西班牙作为发达国家,民众认为工作是次要的,享受生活才是真正人生,所以当地很少有拼命工作的人,都是按时上下班,我们在西班牙的企业和员工一般不与当地融合相处,没事就工作,经常超时经营。
另外,我国企业普遍没有收集市场信息,没有进行科学、合理、均衡、适度的投资,很多企业盲目经营;我国企业在外几乎没有组织,也很难让企业服从某个商协会,所以不能从全局出发,协调与当地企业、商协会关系;我国企业不懂得如何树立企业的良好公共形象。
而欧美的跨国企业,半个世纪前就已认定,向海外扩张的策略,必须和当地民情及文化相融合,一些大企业还聘请学者和市场行销专家为顾问,以确保产品和企业的形象不至于冒犯当地的民俗和文化,不少企业定期拨款,赞助当地的公益和文化事业。
因此,广西的企业走出去,一定要了解当地民情及文化,与之相融合,“强龙不压地头蛇”,进入他国市场还应采取避开竞争强者锋芒,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
摩托车溃败启示:
整体作战抱团发展
金柏松说,在东盟市场,中国的对手主要是实力强大的日韩企业,广西民营企业“走东盟”,政府、行业、企业整体作战很重要。
曾经在东盟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中国摩托车,最终大败于卷土重来的日本摩托车企业,并在越南和印尼等市场几乎全军覆没,原因就在于日本实施了“整体战略”。
日本摩托车产品质量、性能好,但价格贵,一度竞争不过便宜的中国摩托车。但随后日本调整了竞争策略,政府、产业、民间部门三位一体全方位推进,大举进军东盟市场。
政府层面,日本政府前所未有地重视东盟市场,以超过中国的速度推进自由贸易区谈判进展,加大经济援助,以援助助推贸易和投资。
企业层面,日本摩托车企业吸收我国企业低价制造经验之后,价格下降,虽然仍高过中国摩托车,但质量、性能已远超中国车,而且售后服务、技术培训、销售网点、布局投资、广告宣传投资多于我国,公众形象好于我国。日本企业还变出口为当地设厂,加大技术、资本、管理投入,助推当地经济发展,扩大当地就业,得到越南、印尼政府和经济界认可和支持。同时,日本商会将企业团结起来,形成整体优势,获得越南政府、经济界支持。
在日本综合性、全方位、有备而来的整体战略之下,中国摩托车终不敌日本产品败下阵来。
广西出击点:
发挥和利用好地缘优势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广西地缘优势凸现,各地商贾抢滩加速,广西民营企业也因此获益。
以培养东盟各国语言和经济型复合人才为主的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2009年招生火爆,董事长朱桂玲说,2009年招的3000人一次录满,对于一家民办学校,之前从来没有过,毕业生也非常抢手,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在内,全国有50多个大型企业向学校预定了毕业生,2009年,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成为全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中唯一一所民办学校。
业内专家认为,在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广西应发挥地缘优势,构筑一个大平台,发挥类似于中介的作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海上通道、保税体系建设、物流建设,大力营造良好区域环境,在这样一个大平台上,广西民营企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